摘要:那些不願意做家務,或是做一點點家務就叫苦叫累,不願意乾的孩子,其實時缺少意志力的,做家務對孩子來說雖然是辛苦的,但是孩子如果連這樣基本的堅持和喫苦能力都沒有,孩子將來又怎麼能獨立去生活,去承擔生活的苦呢。很多家長希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以及動手能力,於是百般“誘導”孩子做家務,但是越是想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越是不願意做,倒是家長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孩子喜歡來“插把手”,打擾家長們幹活,給家長搗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做家務”其實是最好鍛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方式,能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庭責任,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同時也能讓孩子體諒到父母在做家務過程中的辛苦,讓孩子學會感恩,更加愛自己的父母。

同時孩子做家務也是讓孩子得到鍛鍊的一種安全的方式,因爲孩子做家務是在家裏,在家長的監督下完成的,有家長在,至少能確保孩子的安全。

很多家長希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以及動手能力,於是百般“誘導”孩子做家務,但是越是想讓孩子做家務,孩子越是不願意做,倒是家長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孩子喜歡來“插把手”,打擾家長們幹活,給家長搗亂。可卻有這麼一個小女孩十分“勤勞”,主動給爸爸洗蘋果喫。案例:

看到一段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視頻的主人公是一個孩子和他的爸爸。視頻裏的爸爸正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而孩子主動拿了一顆蘋果洗洗給爸爸喫,孩子拿着蘋果進了廁所,但是洗蘋果的地方卻不是那麼的“合適”。

原來孩子在馬桶裏洗蘋果,洗完之後孩子拿給爸爸喫,爸爸看看孩子在看看蘋果,覺得沒有什麼異樣,就拿着喫了。在一旁拍視頻的媽媽大笑不止,引起了爸爸的注意,爸爸趕緊把蘋果吐了出來。

孩子在馬桶裏洗蘋果,其實孩子應該是沒有惡意的,孩子想洗蘋果給爸爸喫,但是又夠不着洗手池,看到馬桶裏的水那麼清,於是就在馬桶裏洗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孩子總是能做出這樣讓我們哭笑不得的事情來,很多是孩子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希望幫家裏做家務。

網友一:這棉襖漏風了,快扔了吧。

網友二:一看就是親生的,親生的娃才憑實力“坑爹”

網友三:在哪洗不是洗啊,寶寶洗的很辛苦,快喫吧

做家務能讓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鍛鍊,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那麼從來沒有參與過家務的孩子,會有哪些不同呢?

1. 缺乏意志力。

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沒有那麼簡單,以孩子的力氣和能力,其實做家務是挺困難的事情。移動桌子,拿掃把、拖把孩子來說就已經是挑戰了,所以說願意做家務的孩子其實都是挺有毅力的。

那些不願意做家務,或是做一點點家務就叫苦叫累,不願意乾的孩子,其實時缺少意志力的,做家務對孩子來說雖然是辛苦的,但是孩子如果連這樣基本的堅持和喫苦能力都沒有,孩子將來又怎麼能獨立去生活,去承擔生活的苦呢?

2. 缺少責任感。

不願意做家務,從沒做家務,這樣的孩子往往不能意識到自己在這個家庭裏也承擔着責任。家務並不只屬於父母,孩子只是因爲年幼暫且沒有能力去承擔。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很少體諒到父母的辛苦,不能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甚至需求越來越大,但父母們不滿足孩子的時候,孩子還會產生厭惡父母的情緒來。

3. 動手能力差。

從來不參與做家務的孩子,缺少了一個可以鍛鍊自己的機會。很多家長是捨不得孩子幹活,也覺得孩子的動手能力留着去學校在鍛鍊好了,在家裏就讓孩子多休息一下。但是孩子在家連基本的家務都不願意幫父母做,孩子去到學校,又怎麼會主動、樂意去動手呢?不願意做家務的孩子也是更加懶惰的。

4. 做事沒有條理性。

做家務的過程中,對家裏物件的擺放,能讓孩子學會整理東西,整理自己的房間,能讓孩子學會做事更加有條理性。而不做家務的孩子往往是得不到這方面的鍛鍊的,孩子做事有條理性,不僅是對孩子的學習有所幫助,也能讓在孩子將來的成長道路上,讓孩子更加清晰自己的方向。

很多孩子從沒參與做家務,往往是因爲家長一開始的不捨得,讓孩子慢慢的越覺得做家務跟自己沒有關係,這是家長的責任,導致孩子不願意做家務。從不參與家務的孩子往往是缺少責任意識和同理心的,孩子需要參與一定的家務勞動,來鍛鍊自己的能力,也學會體諒父母的辛苦。

那麼家長們該如何給孩子分配合理的家務呢?

1. 孩子的安全問題應該放在第一位。

確保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是安全的,讓孩子遠離那些危險的物品,比如尖銳的刀具、帶電的用電器、過於笨重的傢俱,確保孩子所接觸的用具是安全的。

同時也要讓孩子遠離那些危險的環境,比如家裏的廚房、家門口、陽臺……這些環境都是會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

2. 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適合孩子的纔是最好的,家長也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去做一些孩子承受不了的家務。不要給孩子太重的活,比如孩子提水不要提太滿,或是家長陪孩子一起提水。家長們考慮到孩子的身高和力氣,給孩子分配合理的家務。

3. 可以把孩子的小天地交給孩子自己。

孩子的“小天地”,活動場所、孩子的小物件家長們可以把“權力”放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整理,比如孩子的房間,孩子的衣服交給孩子自己疊。這些東西對孩子來說是符合孩子“尺寸的”,是比較適合孩子的勞動。

讓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也能給孩子更多自己的空間,也能給孩子獨立的自由發揮和創造空間,有利於孩子想象力的培養,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4. 在孩子完成家務之後要鼓勵孩子。

孩子做完一件事情的時候,是渴望被表揚被肯定的,家長們的讚揚能讓孩子從做家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這裏提醒大家,生活道阻且躋,沒有誰的日子是無憂無慮、一帆風順的,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家長們要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孩子纔能有所成長。

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這裏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