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604個案例告訴你:垃圾分類的錢,沒那麼好賺!

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

——錢鍾書《圍城》

近幾年,在政策的助推下,國內各城市正在出現一輪又一輪的“互聯網+垃圾分類”熱潮。今年4月,亞洲最大環保展會“第20屆中國環境博覽會”在上海開幕。作爲展示我國環境治理新技術、新裝備、新服務的重量級舞臺,環博會專門爲智能垃圾分類開闢展區,這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不少業內人士都激動的表示:“垃圾分類也站到互聯網+的風口上了!”伴隨着熱潮而來的是各路跨界資本的相繼湧入,看來誰都想在這個市場上分一杯羹,看到這樣熱火朝天的市場現狀,小慧卻隱隱表示擔心,站在風口意味着必須承擔浪尖的風險,在垃圾分類這一複雜的行業領域,這股浪還不止一波,作爲運營了多年、有着充分垃圾分類業務運營經驗的聯運環境,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這些年我們經歷的那些大風大浪,以及我們又是如何迎浪而上,實現經濟、效益雙贏的。

前端分類投 後端大雜燴 技術監管要覆蓋四位一體

在很多地方,我們會看到居民在前端的智能化設備裏分類了,可是到了中端、運輸以及後端混合又變成了混合處理,居民看到後分類的積極性受打擊,作爲後端的再生資源企業的回收效率也大大降低。這種垃圾分類擺樣子作秀的做法,顯然無法解決垃圾的處理利用,“前期分類”與“後端處置”,到底是誰跟不上誰的節奏,誰又拖了誰的後腿,要解決這個問題,垃圾分類全過程的監管和溯源就尤其重要。

聯運環境一直強調大數據在環衛中的重要作用,強調數據化過程管控和資源化齊頭並進的發展。目前,聯運環境垃圾分類雲平臺是專門爲智慧垃圾分類量身定製的信息化操作系統,通過雲平臺大數據分析,能夠將分類投放、分類回收、分類運輸、分類處置四大過程中的各類情況簡單直接的呈現,實現實時監管、投放溯源、數據分析等功能。以技術手段實現垃圾分類各個環節的串聯,有效的來管理垃圾分類整個過程中涉及的數據,量化分類成果,追溯問題根源爲管理決策提供依據。該大數據平臺擁有百萬級的註冊龐大數據羣,對指導居民正確開展垃圾分類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此外,數據採集系統更全面,我們給每戶居民的垃圾袋、二維碼卡和app都印上“身份證”,有效提高垃圾分類參與率,逐步提升投放準確率,以便實現居民垃圾分類情況的系統評定和考覈追溯,對垃圾分類的全過程監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得垃圾分類更有時效,資源化轉變效果更加顯著。目前,和聯運環境開展服務合作的部分地方主管部門已統一接入使用這套雲平臺管理系統,對城市日常垃圾管理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不會分 不想分 分類效果還需精細化運營加持

一套智能化設備一天能夠回收多少垃圾,靠的不僅僅是技術。智能設備自己不會主動“喫”垃圾,還得需要引導居民去進行有效的投放,可現實的情況是居民垃圾分類意識還普遍不強,國內的分類回收體系還不完善,“不會分”、“不願分”、“分不好”是我們在運營之初遇到的最普遍的情況,而我們在進行頂層設計之初就深信不疑的一點就是:如果僅依靠智能設備,運營團隊不給力,一定會制約着企業在垃圾分類領域的發展。屆時,智能箱變成“殭屍箱”,分類設備本身變成了垃圾將不再是笑話。

在這方面,日本的運營經驗值得我們借鑑。1999年,位於東京都多摩地區的日野市推出垃圾分類減量回收改革的前一年,時任市長首先從市府各部門募集了150多位公務員組成志願者團隊,3人一組,深入當地250個社區自治會(類似於我國的居委會)召開居民說明會,進行推廣宣傳。在長達一年的準備期內,這個有着17萬多人口、7.5萬個家庭的城市共召開了600多次居民說明會。市長除了站在人羣密集的車站等處散發宣傳單外,還親自主持了100多場居民說明會。這些持久而細緻的準備工作,爲該市居民全員參與和順利實施垃圾分類減量制度奠定了良好的羣衆基礎。爲了確保垃圾減量的長效機制,日野市還專門成立了行政部門和市民的互動組織——“推進垃圾減量市民會議”,每月第2周的星期四晚上開會,居民可自由參加、互通信息。

在杭州餘杭的聯運環境垃圾分類項目就很好借鑑了這一經驗,在引導居民使用智能垃圾分類設施的過程中,聯運環境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每個網點都設置了一名宣傳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小區不遺餘力的宣傳垃圾分類;二是組織專業的巡檢隊伍,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每日巡檢,對居民的不正確分類進行上門糾正和指導;三是對收集到的回收物進行定期清運和處理;四是專門的維修團隊對智能分類回收設備進行定時定點維護,做到24小時內問題必須相應;五是積極開展居民積分兌換活動,做到一週一小宣、一月一大宣,通過積分獎勵刺激居民分類的積極性。此外,聯運環境項目團隊還成立了“聯運幫幫隊”志願者團隊,一對一的幫扶居民進行垃圾分類。

體系不完整 制度不健全 通過市場倒逼引領行業發展

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從全局出發,以整體的、綜合的思維來推進制度的實施。目前垃圾分類政出多門,不同類別垃圾由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政府、企業、街道、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及居民等多個相關方,權責不分,關係不清,不能形成合力。因此,推進垃圾分類,首先政府要做好法治建設和制度建設,讓垃圾分類“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我國從頂層設計到地方層面建章立制,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行動,爲垃圾分類作了良好的鋪墊。

其次,作爲企業也一定要走在政策前面先探索實踐起來,與政府相互配合,利用大數據和信息化手段,促進城市環衛系統與垃圾回收體系的兩網融合,建立環環相扣的垃圾分類、回收、處置、資源化利用系統,發揮市場機制在垃圾分類體系建設中的創造性作用,與政府、公衆等多方力量協同發力,讓垃圾分類真正落到實處

目前聯運環境已經打造了一條自主研發、設備生產和服務運營的軟硬件服務閉環,通過智慧垃圾分類設備、垃圾分類大數據與人工相結合、垃圾轉運及後端處理等內容覆蓋垃圾分類前中後端作業,公司的運營管理制度、智能設備、服務人員已實現了無縫銜接,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全流程分類處理鏈,實現了精準收運、精準處理,形成了垃圾分類全產業鏈運營機制,

通過以上的運營模式,聯運環境已經可以在不依靠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實現項目盈利。截止目前,聯運環境已經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垃圾分類項目,覆蓋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在運營項目達604個,各地項目運營人員達3000多人。

當年,各方企業爲了搶佔市場瘋狂生產並投放共享單車,如今熱潮退去,當初扎堆的企業或轉眼成空、或生存維艱,廢棄的共享單車到現場還是各大城市亟待解決的管理難題。如今,垃圾分類市場面臨的境況何其相似,垃圾分類是可以分出利潤,市場前景廣闊,作爲企業,小慧絲毫不忌諱這個話題,可這個利潤,比我們想象的要難賺的多。

垃圾分類事業,任重而道遠,我們希望浪潮過後,留下的不是垃圾,而是寶貴的財富。

素材來源:環境司南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版權歸屬作者本人,本公衆號系信息發佈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有侵權,立即刪除,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