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支天瑞

《少年的你》是有“電影感”的青春片,也是大陸銀幕上具有“現實感”的電影。這種“現實感”是建築在巨大的差異化上面的。

上一次給我這樣感覺的電影是多年前在中央六套播放的《紫蝴蝶》,清晰記得一個火車站的逃亡段落,滿屏幕的粗糲感和極端快速的鏡頭剪輯,更迷人的在於在故事間隙裏散發出的濃濃的失重感和無力感。

不同於《紫蝴蝶》戰爭歷史背景,孤絕個人在血與火的廢墟上呈現的虛弱狀態,《少年的你》突出講述是少男少女天生揹負的“原罪”。一種社會帶有“毒性”的階級意識形態強加在弱勢羣體中的“原罪”,順帶一併帶出並一起探討了愛的原罪和身份的原罪。

不同於《紫蝴蝶》純粹以抗日爲背景,作者原創虛構故事的“虛”,《少年的你》勝在故事敘說和主人公塑造上的“實”。這種充實的實際感知放在少年們揹負校園欺凌的創痛和近乎壓力鍋一般窒息的高考壓力下,呈現強烈的放大效應,在有共同經歷的青年觀衆心裏投射出極其強烈的心理共鳴,有着堅實無比的現實基礎。

如果說前期的情感鋪墊足夠足的話,後期陳念與小北在共同對抗宿命般的罪孽,在審訊室裏那場與警察據理力爭的抗爭戲,其情感衝擊力幾乎將我的動脈衝碎,貢獻了華語商業電影序列裏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質。

衆所周知,人是情感的動物,更是集體的動物,集體在一定規則和法度框架內運轉,很短時間內就會形成嚴密的層級分化和規則遵循,形成合理甚至不合理的集體共識,這種思維和想法上的趨同性再逐漸被社會上層掌握政治經濟文化的統治羣體(領頭羊)掌握並發展延續爲法律、法規與道德共識,作爲延續其統治地位的思想工具,成爲駕馭所有被統治階層的“思維鐵屋子”。

在沒有佔據社會最頂層金字塔的統治階層中,實力上也有差異和話語權掌握的強弱對比,強的總想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給予弱者以肉體和精神上的摧殘和蹂躪,以達到優質資源的佔有。這充滿生物辨識性的“驅異保己”,盡最大可能佔據各種資源的原生衝動,一旦被過度表達,沒有了道德教化的潛在或顯性的規勸,就會發生相殘的情況,青春期的孩童因爲對於規矩的“敬畏”不夠,對事物掌控和觀察力處在初始階段,對待自身感情和周身事物無法理性對待,往往容易意氣用事。所以,其實社會冷酷的規則屬性和階級意識並沒有我們想像的到來得晚,它潛藏在每個哺乳動物的血液和靈魂甚至體液和垂體的深處,只是我們社會得到的規勸與自身修爲,引導它或早或晚,以相對溫和的模式出現。

在文學方面,就我的閱讀範圍來說,描繪這一現實的優秀文學作品代表,有王朔的《動物兇猛》。影視劇方面,就是這部《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觀看過程中,讓我想到了前不久觀看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孩子們無恥的惡意置於中國社會貧富差距日漸尖銳的環境中,讓電影顯出了可貴的“批判現實主義況味”。

陳念心地純善,幾乎就在其他所有的同學都在以獵奇甚至是“歡樂”的心理掏出手機拍照“留念”獵奇的同時,她卻爲跳樓自殺的同學蓋上衣服,顯露出自己起碼的對人的尊重和對死亡的慰藉。但是就是這樣發自人類文明理性的純愛本能,換來的卻是另類的對待,這種以善爲本意,換取惡的“差別對待”。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在階級差異日漸明顯的中國社會,大衆心理的微妙變化和道德水準的日漸滑坡這一不爭事實,結合十年前發生在廣東的“小悅悅事件”和阜陽一家兄弟在垃圾桶裏被凍死的可怕事件,讓這部電影有了突破青春題材影視作品的地方。

世界本就不是平坦的,充滿流質多變而時刻發生着種類各異的不公平的世界。電影中時常出現夜景,但這種紛雜的夜景背景下,常出現搖晃的白熾燈光、虛弱的月光和街道旁雜亂但鱗次櫛比的小店鋪的光,這種黑白間雜的視覺暗示,無意給後續故事發展中——————小北爲挽救陳念,不惜埋屍滅跡,觸犯法律而維護心中的愛,雖然這一行爲在社會共識中無疑是觸犯法律的,不可饒恕的罪孽。但他守護的愛,在一定意義上,正是自己尋找很久,苦求而不得的“生活的價值”。這種價值幫助他在失衡的世界裏找到心靈的平衡,找到生命的價值。陳年也在屢受欺辱後,母親和學校都在其中處於失位的狀態,唯有她“看不上的”小北,在明處和暗處給予她各種幫助,提供庇護。不僅保護了她的身體,更提供了足夠的“空間”,讓她慢慢修復受損的心靈和被她人蠶食的自尊,得到心靈的休憩。

在修復的空隙裏,扶着小北的後背坐在自己不曾想過的風馳電掣裏,做作業的同時玩玩小遊戲,把露出眼睛和鼻子的紙袋套在頭上捉弄對方,肆意開懷大笑。異性關愛帶來陌生又令人着迷的異質性滋潤,提升了高考的信心,最重要的是再次體會到了人性善的本質,而不單單是那不牢固的,距離遙遠的母愛。更重要的是,給予她在審訊室對抗警察的力量。

強勢學生的欺凌和社會上弱勢地位的諸多無奈,與電影后半段兩個稚嫩少年對抗警察,小北不惜背鍋成全陳年夢想的橋段,近乎我看過的,在大陸媒體幾乎滅絕的純愛瞬間。一個只有香港或臺灣能拍出的純愛橋段。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邁上了經濟繁榮的時代,但是就如同十九世紀的歐洲,那個馬克思猛烈批判的充滿冷酷剝削的歐洲。社會達爾文主義充斥在中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社會的,每一寸毛細血管中。

在這個奇怪的社會里。富豪成爲“大衆領袖”,他們的一言一行成爲衆人效仿學習的金科玉律,社會機體失去了柔軟與彈性,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逐漸收窄它的包容性。強權和金錢成爲了每一個人唯一渴求的東西。窮人不再是金錢多寡對人的判斷,儼然成爲一種帶有“罪”性的身份標籤。誠然陳念在激憤下的過激殺人是無論法理和道義都要譴責的行爲。但她過激行爲的悲劇來源於一致遭受的欺辱和壓抑。這就爲本是人性向善的她之行爲提供了“被迫正確”的悲劇屬性,電影中她的幾乎行爲都帶有被動的痕跡———被動接受破碎的家庭、被動承受高考壓力鍋的煎熬、被迫承受壞同學的欺凌,被迫在被言語攻擊(雖然是無意的無腦攻擊)後做出過激的反應,但是小北與她在互動中逐漸找回屬於人的勇敢。這種人是人格健全、人性完整的人,不是粗暴以“窮”和“富”爲劃分的獨立人格的人。所以我們纔可以看到精彩紛呈的審訊室對抗戲,陳唸的頑強自保就是對自己尊嚴的維護,也是不願意辜負小北的心願,當然,也存在自保以平穩參加高考,避免牢獄之災的人之本能反應在裏面。

所以《少年的你》是一部強力膠合了社會痛感的電影,一部有深刻的社會印跡的電影,這部電影裏你我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外加臺式瑰麗的暗色系凌厲攝影加持,所以這就是一部可貴的,有鮮明現實感的好電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