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5日,袁世凯命断皇帝梦,留下一堆烂摊子,北洋各派势力群龙无首,都对大总统的宝座垂涎欲滴。而此时的当务之急,是要选出一位服众的人继任大总统,以此稳定局势。

袁大总统未雨绸缪,早把接班人写好藏在嘉禾金简里了,打开后名单依次为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对此,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系自然不忿:你黎元洪何德何能,怎能居于手握重兵的北洋之虎之上?

此时,水晶狐狸徐世昌开口了:根据约法,应该推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发表完意见后,徐世昌赶紧让段祺瑞表态。既然二号候选人都这样说了,沉吟良久的段祺瑞也不得不表示同意。

老谋深算的徐世昌的考虑是:当时作为南北势力中间人的黎元洪,能够调和南北矛盾,把他推到风头浪尖出任大总统最为合适。

就这样,没有实权的黎元洪当上了大总统,从此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府院之争。作为段祺瑞的秘书长,跋扈的徐树铮根本不把这个大总统看在眼里。按规矩,段祺瑞签署的国务院文令,应由徐树铮亲自面呈总统黎元洪定夺用印。而每每这个时候,徐树铮经常让手下人去,故意怠慢大总统;偶尔他去面见黎元洪,不是板着面孔一言不发,就是出言不逊,气的大总统张口无语。

终于,孙洪伊事件令府院之争达到白热化。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还是得请元老徐世昌出面。善于打圆场的徐世昌谁也不得罪,两边各打五十大板,将孙洪伊和徐树铮同时免职。

难怪袁世凯称他这位老友“真妙人也”,徐世昌就这样慢慢收拾着袁身后这副烂摊子,把北洋政府的统治又延续了十余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