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5日,袁世凱命斷皇帝夢,留下一堆爛攤子,北洋各派勢力羣龍無首,都對大總統的寶座垂涎欲滴。而此時的當務之急,是要選出一位服衆的人繼任大總統,以此穩定局勢。

袁大總統未雨綢繆,早把接班人寫好藏在嘉禾金簡裏了,打開後名單依次爲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對此,以段祺瑞爲代表的北洋系自然不忿:你黎元洪何德何能,怎能居於手握重兵的北洋之虎之上?

此時,水晶狐狸徐世昌開口了:根據約法,應該推副總統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發表完意見後,徐世昌趕緊讓段祺瑞表態。既然二號候選人都這樣說了,沉吟良久的段祺瑞也不得不表示同意。

老謀深算的徐世昌的考慮是:當時作爲南北勢力中間人的黎元洪,能夠調和南北矛盾,把他推到風頭浪尖出任大總統最爲合適。

就這樣,沒有實權的黎元洪當上了大總統,從此開始了熱熱鬧鬧的府院之爭。作爲段祺瑞的祕書長,跋扈的徐樹錚根本不把這個大總統看在眼裏。按規矩,段祺瑞簽署的國務院文令,應由徐樹錚親自面呈總統黎元洪定奪用印。而每每這個時候,徐樹錚經常讓手下人去,故意怠慢大總統;偶爾他去面見黎元洪,不是板着面孔一言不發,就是出言不遜,氣的大總統張口無語。

終於,孫洪伊事件令府院之爭達到白熱化。雙方僵持不下之際,還是得請元老徐世昌出面。善於打圓場的徐世昌誰也不得罪,兩邊各打五十大板,將孫洪伊和徐樹錚同時免職。

難怪袁世凱稱他這位老友“真妙人也”,徐世昌就這樣慢慢收拾着袁身後這副爛攤子,把北洋政府的統治又延續了十餘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