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一支品質佳釀總令人心情愉悅,但若不懂得如何品鑑,愉悅的心情便可能大打折扣。掌握一定的品鑑技巧,能讓好酒物有所值,不被辜負。古有中醫“望聞問切”,方能精確診療。品酒亦如此,觀色聞香,小酌品評,方能知酒懂酒。

1. 觀色

品酒的第一步就是“觀色”。而觀色的第一步,就是觀察酒液的澄清度,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購買的葡萄酒都是清澈的,只有一些存在缺陷的葡萄酒纔會出現渾濁的情況。不過,也有例外:一些裝瓶前未經過濾或澄清的葡萄酒酒液也可能略顯渾濁。觀色的第二步就是觀察酒液的顏色,在白色背景下,將玻璃酒杯傾斜45°最便於觀察酒液顏色。不同葡萄品種釀成的酒色澤不盡相同,陳年狀態不同也會使顏色深淺不一,品酒者們可以通過下圖的幾個示例來判斷顏色。

如上圖所示,紅葡萄酒的顏色一般介於紫紅色到棕色之間,酒液呈紫紅色則代表這是一款年輕的酒款,而平日裏常見的葡萄酒的顏色多爲寶石紅色,說明酒液經過了一定時間的陳年,“石榴紅色”和“棕色”則表示酒款已在瓶中陳年較長的時間。但是這並不是絕對的,酒款的質量決定了酒款的陳年潛力,有一些頂級酒款在陳年數十年之後依舊保持着年輕的色澤,而一些陳年潛力低的酒款在儲存一兩年之後就已經呈現出棕色。

白葡萄酒的顏色則介於青檸色到琥珀色之間,顏色愈深,愈能凸顯酒款的陳年狀態,若呈琥珀色,則表示該款酒可能曾被刻意氧化,或者即將超過適飲期。

對桃紅葡萄酒的顏色描述有“粉紅色”、“黃紅色”和“橙色”等等。只有完全呈現出純正粉色的酒液纔可被描述爲“粉紅色”,其餘泛有橙色的酒液應描述爲“黃紅色”或“橙色”。

2. 聞香

品鑑環節中的重頭戲當屬聞葡萄酒的香氣,酒款中蘊含的各類香氣不僅爲品酒者帶來感官享受,還可以用於評定葡萄酒的質量。

聞香時應先搖晃酒杯讓香氣充分釋放,然後將鼻子靠近酒杯邊緣,嗅一嗅,感知香氣的純淨度和濃郁度。有些酒款香氣充盈,只輕輕一嗅,就能立即聞到明顯的芳香,而有的酒款香氣則十分微弱,甚至難以察覺,這些都有助於品酒者判斷一款酒的品質。

葡萄酒中蘊含的香氣有多種類別,最常見的是葡萄帶來的果香和橡木陳年帶來的芳香,有時還會呈現出品種特有的花香和草木香氣等,經過陳年的酒款還可能呈現出複雜的陳年香氣,例如煮過水果、皮革或糖漿的香氣。

3. 品酒

聞香過後當品酒。使用味覺品嚐,需要考慮的因素增多,品酒者此時可多呷幾口酒,以充分感受葡萄酒的甜度、酸度、單寧和酒精度。我們的舌尖最能感知甜度;舌頭兩側則對酸度最敏感,一口酒飲畢,唾液分泌的越多,酸度就越高;單寧能讓口腔表層皮膚收斂,這種乾澀感在上門牙牙齦處最爲明顯;而酒下肚後,喉嚨的灼燒感越強烈,酒精度就越高。

品酒時還需判斷酒體輕重和餘味長度。酒體一詞也許略微抽象,但一般情況下,風味濃郁、單寧高和酒精度高的葡萄酒酒體較爲飽滿,而風味淡雅、酸度高和酒精度低的酒則酒體較輕。餘味是指嚥下或吐出酒液後香氣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一款優質的葡萄酒餘味往往能夠持續一分鐘或更長。

4. 評價

經過觀色、聞香和品酒之後,品酒者此時已經可以對酒款做出相應的評價了。此時我們應該將酒的平衡度、濃郁度、餘味長度和複雜度這四個因素考慮在內,從而對酒款的質量做出評價。一款好酒,在香氣濃郁、風味複雜的同時,其任何一種香氣和風味都不太過突出,口感的甜、酸、澀和酒體之間也能達到平衡,最後的餘味亦是悠長而美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