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三變”改革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大創新,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重要引擎,對於進一步發展農村生產力、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我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實現路徑,依託良好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努力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三變”改革,如今,一幅幅美了鄉村富了羣衆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城口大地徐徐鋪展開來。  

奮進嵐溪推進“三變”改革。 記者 孔德萍 攝

探索“三變”改革新路

嵐溪223戶集體經濟成員領到股權證 

嵐天鄉嵐溪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大會現場。 嵐天鄉 供圖

11月7日,記者走進嵐天鄉嵐溪村,連片的彩葉一山綿延至另一山,一棟棟民房錯落有致彰顯着古樸氣質,漫天雪花從天而降,落在林間與彩葉共舞,落在房頂爲屋裹新妝,寒冷的天氣如約而至,但嵐溪村1組村民廖貴橋家中卻是暖洋洋的。 

    “今年,我們把原來的房屋進行了改造,閒置的房間在旅遊旺季可以接客,還開了小餐館,加上賣菜的收入,一年可以掙個七八萬,再也不愁妻子看病和孩子上學的錢了。”廖貴橋開心地說。 

2014年,廖貴橋被評爲建卡貧困戶,妻子患有白血病,孩子在外上學,沒產業、沒收入、沒出路,每月還必須支付高昂的醫療費和學費,“三沒”的窘狀疊加在他一個人身上,一度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如今的底氣源於當地鄉村旅遊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   

廖貴橋所居住的嵐溪村,地處大巴山腹心地帶,地處偏遠,信息閉塞,交通不便,屬典型的高山區、深山區、石山區,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地”之稱。全村3個村民小組,223戶,戶籍人口889人,主要居住區海拔1000-1300米。以前,嵐溪村由於能種植的土地稀少分散,經濟結構單一,很多年輕人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兒童,導致嵐溪村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村”。然而自2017年嵐溪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以後,一切都變了樣。 

2017年7月,嵐溪村在鄉黨委政府的帶領下,積極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發展新路徑;11月,該村被確定爲全縣首批13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試點村之一,由此拉開了這個小山村走向鄉村振興的序幕。 

經過幾個月的迅速行動,完成了清產覈資、股權界定、股權量化等程序,進一步確權確股、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引進市場主體、盤活資產,2017年底,全村有大巴山鄉村歡樂谷、大巴山水上樂園、草籽溝休閒觀光步道等可經營資產8個,估價439萬元。今年2月6日,嵐天鄉嵐溪村召開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大會,該村163名農戶代表、駐村工作隊、村五職幹部及本土人才等2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成立,223戶集體經濟成員領到了股權證。 

激活農村“沉睡”資源 

增產增值增效釋放鄉村活力

嵐天鄉嵐溪村“民房”變“民宿”。 嵐天鄉 供圖

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不單單是嵐溪村人民的美好願景,更是嵐溪村集體經濟的奮鬥目標。2017年以來,嵐溪村不斷培育壯大涉農市場主體,有效盤活農村“沉睡”資源,推動“人、地、錢”等資源要素釋放活力。 

嵐溪村作爲全市首批啓動農村“三變”改革的試點示範村,憑藉落紅溪慢時光驛站、大洪溪鄉村歡樂谷、堰塘灣嵐溪水園、孫家壩露營基地等豐富的旅遊資源,開辦有大巴山森林人家近30家約400張牀位,另外有閒置房屋200餘套約600間。 

激活農戶閒置民房增產增值增效。嵐天鄉結合鄉村旅遊和民宿發展,組織實施“三變”+民宿改造,引導嵐溪村集體和閒置房屋農戶(房東)與市場經營主體,三方構建“經營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房東”的合股聯營機制,按照“發佈公告—民房確認—方案設計—組織施工—共同驗收—統一經營—兌現分紅”等七步流程改造民房,逐戶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確定民房改造設計方案,統一組織改造施工,統一運營民宿。受益將按股份進行分配,其中,建卡貧困戶將得到不低於6%的年度固定分紅,切實促農增收。 

 該村參與民房變民宿項目的閒置民房共計225套,分3年改造完成。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100餘套,整體運營情況良好。廖貴橋就是在嵐天鄉嵐溪村啓動農村“三變”+民宿改造之後,第一批喫上“螃蟹”的人,閒置的民房變成了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對於今後的發展,他充滿了信心。 

激活基礎設施增產增值增效。過去,受基礎設施落後的影響,不少羣衆最大的心願就是搬出去,再也不要回來,如今,這片“沉睡”了多年的土地逐漸被盤活,不少外出多年的村民又不約而同地選擇回來了。近年來,嵐天鄉堅持“基礎設施建設跟着產業走”,以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引進市場主體進一步撬動社會資本,通過合股聯營的方式把鄉村旅遊項目打造成爲“拉得來,留得住,帶得走”的綜合性體驗園,確保財政投入資金不僅能夠給羣衆帶來社會效益,更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嵐溪村結合鄉村旅遊發展,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爲“夫妻樹”“記憶老家”“水上樂園”“大巴山歡樂谷”“慢時光驛站”等景點修建觀光步道、觀景臺、垂釣平臺、廢舊物件展示中心,激活旅遊資源,增加羣衆經濟效益,收到良好效果。 

激活農業產業和農村電商增產增值增效。用好“九分山水一分地”是促農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嵐溪村針對轄區農業產業基礎薄弱情況,引進農業開發公司,採取“市場主體+村集體+農戶”開展合股聯營蕎麥擴繁場基地建設和三產融合示範項目,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並通過與電商平臺開展合股聯營,讓產生的效益實現利益分紅。 

在此基礎上,嵐溪村還把“三變”與“三治”、基層黨建、脫貧攻堅和鄉村旅遊有機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推進“旅遊+”行動計劃  

綠水青山變成百姓金山銀山

嵐天鄉嵐溪村掠影。 記者 孔德萍 攝

春賞山花夏避暑,秋觀彩葉冬玩雪,溶溶月下載歌舞,八方遊客同歡聚,是如今嵐溪村的真實寫照,也是嵐天鄉的一個縮影。嵐天鄉生態環境良好、民俗文化濃厚,錢棍舞、獅子舞、車車燈、薅草鑼鼓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鑲嵌在其千畝高山草場、萬畝原始森林、百座古樸村落間。優越的生態資源,決定了嵐天發展的本底在生態、根基在鄉村、特色在民俗、基礎在農林、出路在旅遊。 

近年來,嵐天鄉按照合力打好旅遊發展攻堅戰的要求,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造全域旅遊精品,建設全面小康樣板”爲工作統攬,深入實施“生態立鄉、農林穩鄉、旅遊富鄉”發展戰略,紮實推進“旅遊+”行動計劃,積極推廣“嵐生風光,天生美景”嵐天新內涵,着力打造“巴山記憶,鄉土嵐天”旅遊形象,圍繞建成“全國知名的大巴山鄉村旅遊目的地”目標,聚力建設“大巴山鄉村旅遊特色小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鄉、全域旅遊示範鄉、鄉村旅遊脫貧示範鄉、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鄉”,切實讓嵐天的鄉村更加美麗、產業更加興旺、生態更加宜居、生活更加美好。 

“我們將在鄉黨委政府的帶動下,立足資源稟賦,策劃有特色、有市場前景的旅遊經營項目和農旅融合項目,積極穩妥推進農村‘三變'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不斷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值、資產增值。”嵐溪村黨支部書記謝朝登說。 

推動鄉村“三治”融合   

夯實鄉村振興加快發展“本底”

近年來,嵐天鄉緊緊圍繞建設“和美嵐天”,不斷培育鄉風文明,統籌推進全國文明鄉鎮、全國衛生鄉、國家生態鄉、全市全域旅遊示範鄉等“四鄉同創”建設,紮實開展移風易俗行動,大力開展新鄉賢、文明家庭、脫貧光榮戶等嵐天典範評選活動,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條街和民俗文化走廊,嵐溪村覃正芬、劉定海夫婦分別榮獲市級勞模、市級錢棍舞文化傳承人,嵐天鄉也成功創建成爲全國文明村鎮。 

 嵐天鄉嵐溪村。 記者 孔德萍 攝

“過去,羣衆思想保守,濫辦無事酒、不贍養父母等不正之風時有發生。”謝朝登坦言,剛開始發展村集體經濟組織時,就連自己都質疑過,甚至是不理解,但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看到黨委政府一班人的親力親爲和羣衆參與的積極性,思想得到了解放,爲了羣衆的利益,爲了村級事業發展,作爲村幹部的我,必須起好帶頭作用率先解放“腦袋”。 

今年4月,村裏實施一個“一事一議”項目時,受到一名羣衆的施工阻攔,要求以實際價格4倍的“天價”進行土地有償徵用,謝朝登立即到場開展工作,以村規民約制度勸導農戶,“村級集體經濟人人蔘與,人人共建共治共享……如果你要以4倍的價格才能支持村集體事業發展,那麼村集體經濟產生效益時,也以1/4的比例對你進行分紅……”通過耐心細緻有效的思想工作,很快說服了該名羣衆,並得到其他羣衆的一致擁護。 

奮進嵐溪推進人才振興。 記者 孔德萍 攝

其實,該村在解放羣衆思想過程中,還通過建隊伍引領示範、建制度引導規範,成立“新鄉賢”“生態護林員”“巴山巧媳婦”等10餘支隊伍,以自己的嘉言懿行垂範鄉里,用學識專長和創業經驗反哺鄉土,帶動了鄉風向好、民風向上,開啓了“村級黨組織管理爲核心、鄉賢軟治理爲輔助”的基層社會共治新模式。 

憧憬着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嵐溪村幹部羣衆紛紛表示,將以農村“三變”改革爲抓手,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引領農村產業脫貧,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讓更多百姓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供   稿: 縣新聞中心

記  者:孔德萍

本期編輯:鄧丹丹 往 期 精  彩

城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你關心的問題在這裏可以找到答案!

必看 | 城開高速的最新進展,超全報道,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裏!

我欠城口一首詩,詩詞歌賦帶你看遍城口美景!

”高清版城口”電腦壁紙來襲!喜歡你就pick me~

識別二維碼

更多精彩內容在等你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