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風雲丨2000元起家,如今他每年有500多萬件產品行銷海外

從一根絲、一匹布到一件衣,家紡服裝產業濃縮了改革開放以來餘杭經濟發展各階段的時代特徵。高禮根和他主導的傑豐服裝,雖然沒有過大紅大紫,但一路默默努力,成爲了歷經風雲變幻而始終生機勃勃的“常青藤”。

2000元起家的“典故”

高禮根老家在原翁梅鄉紅聯村(現南苑街道翁梅社區),19歲時,他來到當地供銷社做臨時工。對這份活兒,他倍加珍惜,踏實勤奮,悶頭幹活,不願有一絲懈怠。

1978年,27歲的高禮根已經在翁梅供銷社當了8年臨時工。由於表現不錯,成績有目共睹,期間轉爲了合同工。後來餘杭縣各處都在興起“社辦企業”,大隊領導說高禮根是人才,留住了他。

於是,這年10月,高禮根白手起家,辦起了紅聯繡花廠。

▲如今的高禮根

高禮根還記得:“當時大隊唯一能給我的,只有一座大會堂。大隊的大會堂是因陋就簡建起來的,窗戶的窗欄是用細竹來做的,要換鋼筋,鋼筋是賒賬進的貨;地坪前低後高斜得厲害,一次性搞平成本太大,只能先平整一小塊地方,放了機器再說。”

辦廠光有場地不行,還得買機器設備,請專業師傅。可廠子剛剛起步,半年多了還沒賺到錢,三位師傅的工資到年底都還沒着落。高禮根找到大隊,說總不能讓師傅空手回家過年。最後,大隊給預支了2000塊錢,他全分給了師傅們。開年後,大隊找高禮根還錢,高禮根說:“我哪有錢啊,4月到現在沒領過一元錢工資呢!”

這,就是高禮根2000元起家辦企業的“典故”。

產品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40年前改革開放大潮剛興起,人的創業精神特別強。我和我的員工一心想把企業辦起來。當時,公司做服裝加工,由於質量、信譽好,很快贏得了客戶的信賴。隨後,公司的業務很快發展起來。到1987年,我們公司業務已經從省內市場開始走向全國市場。”高禮根說。

取得了一定成績之後,高禮根並沒有盲目冒進,而是冷靜沉着,及時分析市場行情。1990年,紅聯絲綢服裝廠和香港萊特有限公司尋求合作,兩方成功聯手之後,高禮根迅速打開了國外市場。

從此,高禮根開始專注出口服裝生產。當時,正是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候,高禮根把目標轉向出口,無疑是應時順勢的選擇。

而面對服裝出口嚴苛的要求,高禮根始終堅持以“一針一線、盡善盡美”作爲質量方針,最終使企業打開了新的局面。經過幾年不斷擴大,市場也逐漸由歐洲發展到了北美、南美、東南亞、日本等地,產值以每年40%的速度遞增。

1997年,企業轉制改名爲杭州傑豐服裝有限公司。隨後,企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期。

2007年,高禮根在南苑街道聯勝村建造了大型廠房、辦公樓、宿舍樓,新廠區總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產品銷往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芬蘭、瑞典、瑞士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百年老店之夢

然而,所有的創業者並非一帆風順,高禮根也不例外。

就在他“大興土木”打造現代工業化新廠區之時,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傑豐”也開始面臨嚴峻考驗,外銷訂單減少,匯率降低,尤其是人力成本大幅提升,導致總成本拉高。

對此,高禮根的化解對策是:一是儘量穩定外銷渠道;二是開拓內銷業務,開發了自主品牌“first  chapter(第一樂章)”“paggy(佩吉)”女裝,其產品在創始之初就以典雅的設計、精良的製作廣獲市場好評;三是從內部管理上挖掘潛力。

2015年度,在外貿服裝行業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傑豐公司生產服裝360萬件(套),銷售收入達3.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000餘萬元。“傑豐”的發展願景是成爲世界一流的服裝加工基地,成爲杭州女裝的代表。

如今,從德國、美國、法國、英國到加拿大、芬蘭、瑞典、瑞士……傑豐外貿出口的“朋友圈”越來越大,每年有500多萬件(套)服裝行銷海外。“下一步,我們還會努力展開新的探索,努力讓傑豐成爲一家百年老店” ,高禮根說。

改革開放40年,餘杭的經濟飛速發展,也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企業家,接下來,小余兒將繼續爲大家帶來“'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之“改革風雲”系列特輯。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看他們如何帶領餘杭企業取得驕人成績!

內容支持/餘杭區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主題報道組

編輯/荊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