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介石听闻阎锡山、徐永昌矛盾已经很难调和,于是感觉机会来了,于是直接发电报,让徐永昌到南京任职,第一、二分电报,都被阎锡山截留,第三次蒋介石亲自打电话询问之后,阎锡山认为徐永昌已经被蒋介石笼络,不能在留在身边了。蒋介石的再三礼遇,徐永昌也十分感念。

抗日战争中,我们一般把焦点,都给了抗日英雄,或者是日伪汉奸。可是在大环境的背后,还有一批卓越的人士,在背后操控。如果全面分析起来,完全不亚于抗日英雄的声名,甚至从发挥的作用上面,比冲锋陷阵还要重要的多。
今天的主人翁,就是一个大家不了解的人物——徐永昌。
徐永昌在八年抗战中,一直主管作战指导机构,暗中筹划战局、发号施令。这样的地位,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更为奇特的是,徐永昌政治生涯源于北洋政府,属于晋系,一直都是反蒋人士。他并没有什么权势,也无地缘关系,也不是保定、黄埔军校毕业,他为什么能够得到蒋介石的青睐呢?
蒋介石、徐永昌一直处于敌对的阵营。一直到1930年,阎锡山掌控山西之后,两人才开始有正式的交流接触。
中原大战期间,阎锡山的晋系大员之中,徐永昌、赵戴文的态度一直都是反蒋的。双方交战之中,阎锡山全军溃败,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积极地组织撤退。徐永昌负责的陇海线,撤退的最为出色。
归根结底就是徐永昌,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在战斗中,几乎就没有吃过败仗。即使面对不利的情况,也能从战略上,做出完美的协调。
阎锡山失势之后,徐永昌被任命为晋绥警备总司令,负责两省所有事物,这个期间,徐永昌和中央政府有了直接的接触。
西北军整编之后,陈诚给蒋介石汇报,给徐永昌做出了评价:处事稳妥,沉厚缄默。
徐永昌本是北洋政府,第三军孙岳的旧部,阎锡山几次从中作梗,徐永昌的军队,仍然能做团结一致。在中原大战之中,徐永昌率领部队全身而退,这让蒋介石认识到,这是一个出色的将才。
九一八之后,蒋介石开始大力的整合军阀部队,徐永昌代表阎锡山,在武汉和石家庄,同蒋介石进行了两次协商,坚持支持阎锡山重新出山。
经过这一次之后,蒋介石对其更加的看中,在送行的时候,直接命令少将级别以上的要员,必须全部到火车站送别,这可是前所未有的规格礼遇。
在这过程中,徐永昌帮助阎锡山复出,也结交了大量的国民党要员。蒋介石也下定决心,要把徐永昌拉拢过来,为己所用。
1936年,在堵截红军的问题上,阎锡山和徐永昌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甚至发生争执。两人在土地公有化、防共等问题上,一直都持有相反的意见。矛盾逐渐的爆发,最终导致两人根本不能一起共事。
蒋介石听闻阎锡山、徐永昌矛盾已经很难调和,于是感觉机会来了,于是直接发电报,让徐永昌到南京任职,第一、二分电报,都被阎锡山截留,第三次蒋介石亲自打电话询问之后,阎锡山认为徐永昌已经被蒋介石笼络,不能在留在身边了。
1935年12月,徐永昌被邀请到南京,参加炮兵学校毕业典礼,在途中,蒋介石建议他,可以出任参谋总长,或者军委会办公厅主任,被徐文昌拒绝。
西安事变之后,徐永昌也为国家的前途担忧,直接赶到南京,又被蒋介石请到奉化老家,在这个过程中,为蒋介石处理西安事变的后续问题,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
蒋介石的再三礼遇,徐永昌也十分感念。还有很多的细节,蒋家一直把他当成自家人。宋美龄经常让徐永昌、蒋介石一起拍照,因为山间风大,宋就让外甥给徐送围巾。
这一切的小举动,让徐永昌感动不已。他不在意外表声名,也不在功名利禄,可是尊重这个东西,触动了他的内心。
最后徐永昌答应了蒋介石的挽留。1937年2月17日,朱培德去世,徐永昌正式上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从此脱离了山西,进入了国民党中枢系统。
这个职位,不是蒋介石亲信,是绝对不可能担任的,职权非常的大,甚至可以代替蒋介石处理公事。
蒋介石用它的真心,为自己笼络了一个得力助手,可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小编认为这就是蒋介石当时的心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