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蔣介石聽聞閻錫山、徐永昌矛盾已經很難調和,於是感覺機會來了,於是直接發電報,讓徐永昌到南京任職,第一、二分電報,都被閻錫山截留,第三次蔣介石親自打電話詢問之後,閻錫山認爲徐永昌已經被蔣介石籠絡,不能在留在身邊了。蔣介石的再三禮遇,徐永昌也十分感念。

抗日戰爭中,我們一般把焦點,都給了抗日英雄,或者是日僞漢奸。可是在大環境的背後,還有一批卓越的人士,在背後操控。如果全面分析起來,完全不亞於抗日英雄的聲名,甚至從發揮的作用上面,比衝鋒陷陣還要重要的多。
今天的主人翁,就是一個大家不瞭解的人物——徐永昌。
徐永昌在八年抗戰中,一直主管作戰指導機構,暗中籌劃戰局、發號施令。這樣的地位,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更爲奇特的是,徐永昌政治生涯源於北洋政府,屬於晉系,一直都是反蔣人士。他並沒有什麼權勢,也無地緣關係,也不是保定、黃埔軍校畢業,他爲什麼能夠得到蔣介石的青睞呢?
蔣介石、徐永昌一直處於敵對的陣營。一直到1930年,閻錫山掌控山西之後,兩人才開始有正式的交流接觸。
中原大戰期間,閻錫山的晉系大員之中,徐永昌、趙戴文的態度一直都是反蔣的。雙方交戰之中,閻錫山全軍潰敗,萬般無奈之下,只能積極地組織撤退。徐永昌負責的隴海線,撤退的最爲出色。
歸根結底就是徐永昌,有着出色的軍事才能,在戰鬥中,幾乎就沒有喫過敗仗。即使面對不利的情況,也能從戰略上,做出完美的協調。
閻錫山失勢之後,徐永昌被任命爲晉綏警備總司令,負責兩省所有事物,這個期間,徐永昌和中央政府有了直接的接觸。
西北軍整編之後,陳誠給蔣介石彙報,給徐永昌做出了評價:處事穩妥,沉厚緘默。
徐永昌本是北洋政府,第三軍孫嶽的舊部,閻錫山幾次從中作梗,徐永昌的軍隊,仍然能做團結一致。在中原大戰之中,徐永昌率領部隊全身而退,這讓蔣介石認識到,這是一個出色的將才。
九一八之後,蔣介石開始大力的整合軍閥部隊,徐永昌代表閻錫山,在武漢和石家莊,同蔣介石進行了兩次協商,堅持支持閻錫山重新出山。
經過這一次之後,蔣介石對其更加的看中,在送行的時候,直接命令少將級別以上的要員,必須全部到火車站送別,這可是前所未有的規格禮遇。
在這過程中,徐永昌幫助閻錫山復出,也結交了大量的國民黨要員。蔣介石也下定決心,要把徐永昌拉攏過來,爲己所用。
1936年,在堵截紅軍的問題上,閻錫山和徐永昌產生了巨大的分歧,甚至發生爭執。兩人在土地公有化、防共等問題上,一直都持有相反的意見。矛盾逐漸的爆發,最終導致兩人根本不能一起共事。
蔣介石聽聞閻錫山、徐永昌矛盾已經很難調和,於是感覺機會來了,於是直接發電報,讓徐永昌到南京任職,第一、二分電報,都被閻錫山截留,第三次蔣介石親自打電話詢問之後,閻錫山認爲徐永昌已經被蔣介石籠絡,不能在留在身邊了。
1935年12月,徐永昌被邀請到南京,參加炮兵學校畢業典禮,在途中,蔣介石建議他,可以出任參謀總長,或者軍委會辦公廳主任,被徐文昌拒絕。
西安事變之後,徐永昌也爲國家的前途擔憂,直接趕到南京,又被蔣介石請到奉化老家,在這個過程中,爲蔣介石處理西安事變的後續問題,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見。
蔣介石的再三禮遇,徐永昌也十分感念。還有很多的細節,蔣家一直把他當成自家人。宋美齡經常讓徐永昌、蔣介石一起拍照,因爲山間風大,宋就讓外甥給徐送圍巾。
這一切的小舉動,讓徐永昌感動不已。他不在意外表聲名,也不在功名利祿,可是尊重這個東西,觸動了他的內心。
最後徐永昌答應了蔣介石的挽留。1937年2月17日,朱培德去世,徐永昌正式上任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從此脫離了山西,進入了國民黨中樞系統。
這個職位,不是蔣介石親信,是絕對不可能擔任的,職權非常的大,甚至可以代替蔣介石處理公事。
蔣介石用它的真心,爲自己籠絡了一個得力助手,可謂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小編認爲這就是蔣介石當時的心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