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江蘇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剛出生的毛毛(化名)就被送進該院新生兒科病房,那是因爲他不但是個體重12斤的巨嬰,而且因爲她的母親體重也很重——201斤,還有高血壓、糖尿病,這讓一直在高糖環境下生長的毛毛剛出生就出現低血糖、呼吸困難等症狀。幸運的,經過3天的觀察治療,毛毛生命體徵已很平穩,目前母子平安。​​

29歲的產婦劉芬(化名)第一胎生的女兒體重非同尋常:9斤2兩。據淮安市婦幼保健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徐金霞介紹,劉芬懷上二胎後在孕期16周第一次來該院產檢,當時體重已是174斤,同時查出她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醫生也讓她到營養科按醫囑控制體重,同時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但是劉芬並沒有到營養科就診,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她只產檢3次就再也不來。

直到9日下午,她覺得身體不舒服方纔到該院急診,隨後被轉至產科。“問有無病史,尤其是生第一胎時身體狀況,但是一問三不知”,徐金霞告訴記者,劉芬在孕期毫無保健意識,可以說是隨心所欲。

當天下午4時43分,在控制其血壓、血糖後,產科醫生決定爲其做破宮產手術,即便如此,進入產房的劉芬高壓220、低壓140脂肪厚度達10公分,這給麻醉醫生提高難度,因爲產婦很容易窒息,新生兒體型巨大,在出頭、出肩時也很困難。

徐金霞告訴記者,正常破宮產手術只需一個麻醉醫生,劉芬用了兩個,由於腹部脂肪太厚,其中一個麻醉醫生不得不用手擠壓脂肪進行麻醉注射。正常破宮產手術25分鐘左右,劉芬的手術做了一個多小時,當新生兒出生稱體重時,嚇了她們一跳:12斤,而新生兒正常體重應該在5到8斤之間。“由於毛毛長期在高糖環境中生長,所以剛出生,即出現低血糖、呼吸困難等症狀”,

據徐金霞介紹,恨多人認爲生個大胖小子是件喜事,其實裏面也有風險,像毛毛這樣的巨嬰新生兒,將來患糖尿病、高血壓的概率會很大,因爲他有胎源性疾病。徐金霞提醒所有孕婦,在孕期,一定要重視產檢,尤其像劉芬基礎體重很重的孕婦。

孕期增重多少最爲合適?

一般來說,整個孕期體重增長12.5公斤是最好的,但是現在的準媽媽很難做到這一點,所以增重在20公斤以下都可以接受。

孕婦體重增加是呈進行性的。在妊娠早期,一般體重無明顯增加,從妊娠中期開始(懷孕四個月),每週體重增加大約0.35公斤,一般一週體重不超過0.5公斤。一過了20周,體重就開始急速地,明顯地增加。28周以後,每週大約增加250-350克。在39周的時候,一般比妊娠前體重增加10公斤左右。因此,整個妊娠期,體重大體上可增加8-12公斤。

如妊娠前體重較輕,妊娠後體重增加較多或雙胎體重增加較多仍屬正常。若孕婦體重突然增加太快、太多或者停止增加,則應引起重視。但孕婦體重的變化不能準確反應胎兒的發育情況,如果孕產前檢查結果正常,則不必擔心。

孕婦體重過輕對胎兒有什麼影響?

孕婦體重過輕易生出低體重兒。體重低於2500克的新生兒稱爲低體重兒。這樣的新生兒皮下脂肪少,保溫能力差,呼吸機能和代謝機能都比較弱,特別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體重正常的新生兒要高得多,智力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胎兒營養不足,出生後體弱多病,增加了養育的困難。

孕婦體重過重對胎兒有什麼影響?

對孕婦而言,超重的“準媽媽”患上妊娠併發症幾率比正常“準媽媽”高得多,這些併發症包括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血栓形成、產後抑鬱症等。

超重“準媽媽”由於分娩巨大兒幾率增加,導致難產使用產鉗助產和剖宮產率增加,加重了產婦的損傷,且易導致產後出血及感染。因爲身體脂肪蓄積,產道阻力增大,自然分娩時造成組織彈性減弱,因此容易出現宮縮乏力、大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等。

肥胖孕婦選擇剖宮產,由於腹壁脂肪充盈,手術視野往往暴露不充分、胎兒取出困難。對胎兒來說,因爲難產,胎兒產傷發病率增高,這些疾病包括顱內血、鎖骨骨折、臂叢神經損傷及麻痹,甚至新生兒窒息死亡等。

這樣的胎兒,成年後Ⅱ型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明顯高於正常人羣。

進行合理的孕期體重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所謂體重管理,並不是不增加體重,而是科學地增加體重,從而有助於順利地分娩,孕期體重增長過快、過慢,都會給孕媽媽和胎寶寶帶來健康隱患,所以必須引起重視。

1、多食新鮮的瓜果蔬菜,可供給孕婦對維生素A、C以及鈣和鐵的需求。

2、多喫粗糧,少食精製的米、面,因爲玉米、小米等粗糧含維生素B和蛋白質比大米和麪多。

3、多喫穀類、花生等,因爲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易於消化的蛋白質、維生素B和C、鐵和鈣質等。

4、每天可加食1—2個雞蛋,因爲蛋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和各種維生素。

5、多曬太陽,使機體產生多種維生素D,以保證胎兒骨骼生長的需要。

6、多注意補充微量元素,如鋅、鎂、碘、銅等。在動物類食品、豆類、穀類、蔬菜中含有鐵、鋅、銅等、海味食品中含碘高。

​​​​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