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再未出海寻找日本海军与之决战。很多人把这归咎于李鸿章,认为是他禁止北洋水师出海作战,导致把制海权拱手相让。李鸿章确实曾经给丁汝昌下过命令,让他不得“不得出大洋浪战”。不过这只是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损失过大,已经无力和日本海军主力决战而已。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不仅损失了“致远”、“经远”等5艘巡洋舰,其他各舰也受伤不轻。像“定远”和“镇远”的锚机、桅杆都被打坏,“定远”的一门主炮也在战斗中受损。“平远”的主炮也被打伤。而伤势最重的“来远”则后甲板完全烧毁。

  由于北洋水师的修理基地旅顺船坞设备有限,工人数量不足,所以北洋水师的维修工作缓慢。到10月16日,差不多黄海海战爆发后的一个月,北洋水师受伤较轻的各舰都只进行了简单的修补,拆除了受损的部件,受损的炮械都未更换。“来远”则还爬在船坞里无法动弹。加上炮弹补给一直没有完成,此时的北洋水师根本无力和日本海军进行决战。而在9月28日,也就是黄海海战后不久,李鸿章就已经电告丁汝昌,要求他立即将各舰修理完毕,然后带队出海,以避免日本海军乘虚而入。在10月2日、6日、9日李鸿章又三次致电丁汝昌,询问他北洋水师各舰修理情况,催他早日出海。

  丁汝昌在李鸿章的一再催促下,于10月16日率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靖远”、“济远”、“平远”、“广丙”6舰离开旅顺,前往威海补给弹药和人员。此后北洋水师也多次在旅顺、威海之间和附近海域多次巡逻,给日本制造了一定的压力。所以我们不难发现,李鸿章的“不得出大洋浪战”只是因为北洋水师实力大损,只有6艘军舰可以出海作战,无力和日本海军主力决战,不得不避免决战而已,但是并非死守威海卫不出海。

  北洋水师进入威海卫从客观角度来说,的确是一种“避战保船”的举措,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军人没有血性,而是因为剩余的战舰确实在当时的情况下受损严重,不堪一战。如果在那个时间节点依旧选择出海求战,且不说桅杆,主炮和舵机各有损伤的定远和镇远,单是只含着半口气死撑回威海卫的来远如果再出海,估计等不到遇见日本海军,自己就要先自沉。因此,北洋水师避战着实是无奈之举。关于李鸿章的命令,事实上北洋水师剩余舰船返回威海卫避战和李鸿章的指示并没有关系。李鸿章不但没有命令北洋水师避战,反而反复命令丁汝昌出海巡逻。后来丁汝昌迫于压力,也确实让未完成补给和维修的北洋水师出海进行了多次巡逻。

  尽管李鸿章可能并不是十分清楚黄海海战北洋水师被打得多么惨,水师官兵有多么憋屈,尽管李鸿章收到战报之后可能知道了北洋水师的状态有多么糟糕,有多么不适合继续出航,但是李鸿章依然几次三番的向丁汝昌下达出航的命令。原因就是,李鸿章已经意识到,大清在这场早有预谋却又突如其来的战争中早已经输了。此时命令丁汝昌出航的做法实际上是向列强展现北洋水师依旧“可堪一战”的实力,加速列强调停战争的进度。可以说,李鸿章从黄海海战之后,就再没将甲午中日战争的胜负手放在战场的胜负之上。

  从纸面实力上看,北洋水师无疑是超过日本舰队的。北洋水师参战战舰包括定镇两艘战列舰,来经致靖济五艘巡洋舰和木壳炮舰若干。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有吉野,苏浪,高千穗,秋津州四艘高速巡洋舰,松岛,严岛,比睿,千代田,桥立五艘巡洋舰,一艘旧式铁甲舰扶桑,一艘炮舰赤城。火炮口径上定镇二舰明显占优,对角布置的4门305mm克虏伯后膛炮为北洋舰队提供了极其可观的输出能力。而日本联合舰队最新锐战舰吉野号的主炮口径仅仅203mm。但是火炮口径上的优势并未转化成切实战力。吉野号通过炮组熟练度,黄火药加成和新型阿姆斯特朗速射炮的优势,尽管主炮口径仅有203mm,但其可以实现每门炮每分钟5发的射速,这样的炮吉野扛着两门。除此之外,吉野还有152mm速射炮十门,47mm速射炮12门,以及高达22.8节的航速。反观定镇,由于舰队经费短缺,训练不足,火药依旧使用会产生大量残渣的黑火药,以及炮弹十分劣质,导致主炮炮击效率只有可怜的5分钟一发。更让水师官兵憋屈的是,在炮弹击中对方舰船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这颗炮弹里装的是火药还是沙子。

  战前李鸿章本欲向英国购买新锐战舰,但翁同龢一直不批准李鸿章申请的购舰经费。因此日本较为轻松地得到了吉野号。李鸿章也欲谋求被智利购买走的白朗古号,该舰可以视为吉野的升级型,但由于日本方面进一步的阻挠而未能实现。日本获得吉野,而北洋未能购得白朗古,此消彼长之下,就使得日本看到了同大清海战胜利的可能性。其二是慈禧。甲午年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慈禧不止一次地提到过自己是个苦命的女人,所以六十大寿一定要风光大办。而此时的清廷财政状况随着各地军阀的暗中崛起,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糟糕的经济环境而十分困窘。

  根据计算,如果按照慈禧的要求来办慈禧的六十大寿,所耗费的资金很可能超过一千万两白银。为了搞出这笔办寿钱,讨好慈禧的官员们无所不用其极。本应计划用于水师的战费也被抽调一空。这才使得后来的黄海战场上出现北洋水师打“沙弹”的奇景。综上所述,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一个必然。北洋水师在黄海的失败是一个必然。北洋水师在威海卫避战是不得已而为之。李鸿章没有下过避战的命令,甚至从李鸿章的角度来讲,对于甲午中日战争,他已经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事情。至少一手打造了北洋系这块晚清最后遮羞布的李鸿章,不应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负全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