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八年(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来,划租界,开洋行,设银行,修教堂……其中,殖民主义者抓得最早、最紧的,就是辟航运,建码头。

从此,武汉的沿江两岸,不但密布了自古以来的“土码头”,而且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由洋人控制的“洋码头”。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成立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武汉成为革命中心。

民国元年(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民国三年(1914年),同属江汉道。据1920年5月16日《日日新闻》:当时,汉口人口为40万人,汉阳8万人,武昌31万人。

汉口火车站始建于1898年;清朝末期,汉口火车站曾是亚洲首屈一指、最现代化、最壮观的火车站,也是中国20世纪早期规模最大的火车站。但那时的汉口站并不是现在位于金家墩的这座,而是位于京汉大道旁的“大智门火车站”。

武昌城基本定型于明朝。1371年,朱元璋的大将、江夏侯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将城区扩大到黄鹄山(今蛇山)南,城周约20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2至3丈不等,环城挖护城河一道,水深1丈多,辟有9个城门。

1926年10月,武昌古城垣“拆除令”下达;老城门只留文字符号。武昌九个古城门现在还看得到的只有起义门一座了,系为纪念武昌首义70周年而重建。

宝通寺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洪山南麓,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具有丰富的佛教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武汉市唯一的皇家寺院。 从洪山宝通寺沿山而上,就是古老的洪山宝塔,此塔是为纪念开山祖师灵济慈忍大师所建,又名灵济塔。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塔随寺改名为宝通塔。因坐落洪山,后人又称洪山宝塔。

武汉三镇,1913年。【摄影资料:Frederick G. Clapp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