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時候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接過了話茬,他說得非常對,這在心理學上叫:行爲主義,犯錯了,大吼大叫這叫行爲強化,小孩子聽不懂,但是大人的這種表現就會強化了孩子的印象,於是再出現這種情況他還會這樣子亂做。我們生活中經常有這種現象,很多事情給孩子說了很多遍,道理也講了很多遍,但孩子就是不聽,有的家長急了就直接最後通牒,數123,這個時候孩子會乖乖聽話,但是同樣的情況到下一次照舊,你說氣人不氣人。

最近鹿媽看到一個這樣的視頻,顛覆了我的認知,猛一聽讓我嚇了一跳,認真看完,覺得還真有道理。

我們生活中經常有這種現象,很多事情給孩子說了很多遍,道理也講了很多遍,但孩子就是不聽,有的家長急了就直接最後通牒,數123,這個時候孩子會乖乖聽話,但是同樣的情況到下一次照舊,你說氣人不氣人?

查看更多圖片

陽仔就是這樣,每天晚上回到家,喫喝玩樂半天都不做作業,每天磨蹭能做到10來點,如果媽媽督促的緊了,一個小時就能做完。

所以每天下午放學回到家,母子經常的現象就是一番對抗,雞犬不寧。

有次母子交心,母親就說:道理講了100遍,你就是不聽。誰知孩子接過話茬:道理講了600遍,就是聽不懂。

這讓媽媽很是詫異,原來孩子不聽話,是聽不懂!

那麼怎麼才能讓大人的意思,讓孩子聽懂呢?

著名作家樊登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經歷,竟然跟狗有關。

樊登在沒結婚前,曾經養了一條小狗,養過狗的人都知道,小狗會亂尿,爲此樊登打了很多次,也沒有用,最後不得不把小狗又送人。

可是結婚有孩子後,這養孩子就不能這樣子了,你不能說,養不好你就送人。直到有一次電視臺做節目,來了一個訓犬員,那個狗很聰明,他就向訓犬的老師問自己曾經的困惑,老師說很簡單:你要用狗能聽得懂的語言,經常跟着狗,狗只要有一次拉在衛生間,你非常溫柔的撫摸它,聰明的一次,一般的2~3次,狗都記住了,完全不用打,打是錯誤的。

這時候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接過了話茬,他說得非常對,這在心理學上叫:行爲主義,犯錯了,大吼大叫這叫行爲強化,小孩子聽不懂,但是大人的這種表現就會強化了孩子的印象,於是再出現這種情況他還會這樣子亂做。所以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做錯了,裝作沒看見,不以爲然,當他做對的時候使勁的誇他。

可是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長做的正好相反,你本來想讓他忽略掉這樣的錯誤行爲,正是因爲你的吼叫反而加強了他這種記憶。

與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有些事情就是這樣,做事有竅有方法的,方法不對真的白費。

前段時間熱播的《小歡喜》,學霸英子,大家都非常喜歡,可是英子和媽媽的矛盾,正像很多觀衆所說的,太現實了。

我們經常按照自己的經驗想法和要求提出期望,想讓孩子繞過人生路上的坑,少碰牆壁,可孩子偏要好奇試探。宋倩要求英子少喫辣的,少喫垃圾食品,這樣不長青春痘,可英子偏偏喜歡那些刺激的口味。媽媽想要英子報北京本地的清華北大,而英子偏要報自己喜歡的南大天文系。直到最後跳橋那一幕,母女都崩潰時,英子說出心裏話 :我不是非要上南大,我是要逃離你。

我們再回過剛纔那個話題,孩子犯錯怎麼辦?有時候,這真是大人自己的理解,不見得孩子就是在犯錯,有可能只是他那個年紀平常孩子的一個普通行爲,只是很父母想得不同而已。

所以遇到這種問題,該怎麼辦呢?

第1步,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聽得懂的道理,讓孩子說出他自己的感受。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大人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先發脾氣,要心平氣和的溝通,不能大吼大叫,更不能動手。

2、假裝沒看見。

假裝沒看見,並不是忽略,不重視,而是不要強化這個場景結果,讓孩子記住,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3、彎下腰,放下身段,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知道孩子的思維過程,提出你的希望和經驗,雙方商量對接。

4、商量出最佳的解決辦法,當孩子做對的時候,不吝表揚,做好正面強化。

現在你明白了嗎?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別急着大吼大叫,打罵孩子,任何事情都有竅門,教育一定有好方法,做好了,孩子真的感謝你一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