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的一個月前,新版國家《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正式實施,而大興機場立刻成爲綠色建築教科書式的樣板工程。新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將綠色建築定義爲“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爲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築”。

  原標題:建築也要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時代新步伐)

  日常生活中什麼能耗最高?估計有人會猜是汽車,不然爲啥現在政府大力扶持電動汽車產業?答案說出來你可能很意外,生活中能耗最高的,就包括你天天居住和工作的那棟建築!拿數據說話:2014年的統計數字,我國95%以上的既有建築屬於高耗能建築。

  前面爲什麼選2014年的數據?因爲在2017年3月14日,住建部發布的《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明確目標:到2020年,城鎮新建建築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比重超過50%,綠色建材應用比重超過40%。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面積5億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築節能改造1億平方米,全國城鎮既有居住建築中節能建築所佔比例超過60%。

  2020年就在眼前,這個目標實現得怎樣了呢?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舉一個例子——大興機場,全球最大的機場之一。9月25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立刻成爲2019年最熱的話題,專程去機場“打卡”拍照留念的遊客,一度讓機場地鐵爆滿。大家爲這個展翅高飛的“鳳凰”折服的同時,卻不知道它還是一個全面“深綠化”的偉大建築。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全場100%爲綠色建築,其中70%以上的建築達到三星級綠色建築標準,二星級及以上不低於90%,100%達到一星級標準!爲了更便於通過屋頂自然採光和自然通風,機場建設方曾經把設計高度降低。整個機場通過建設地源熱泵、太陽能光伏、太陽能熱水三大可再生能源系統,實現年減排1.81萬噸標煤;實現了雨水收集率100%、雨污分流100%、污水處理率100%;中水充分回用,替代市政用水,全場非傳統水源利用率高達30%;整個機場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超過10%。

  就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的一個月前,新版國家《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正式實施,而大興機場立刻成爲綠色建築教科書式的樣板工程。

  對於不是從事建築行業的人,怎麼理解“綠色建築”?首先,“綠色建築”和“節能建築“不是一個概念,簡單地說,綠色建築一定是節能建築,節能建築不一定是綠色建築。綠色建築在節能基礎上還加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綠色建築更加強調可持續性。

  通篇讀完《綠色建築評價標準》發現,新標準主要強調“以人爲本、人與環境和諧共生”。 綠色建築的倡導,恰恰又回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中。新版綠色建築評價標準將綠色建築定義爲“在建築的全壽命週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爲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築”。可以看出,新標準更加強調建築居住主體——人的感受,以及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友好和諧。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居住建築的需求已經從“有的住”向“住得好”轉變,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正是綠色建築的精髓,這在一定程度上指明瞭當前綠色建築的發展方向。各地在發展綠色建築事業中,需要生態規劃作爲指導各類規劃設計的核心依據,需要科學地將城市發展與自然系統建立起穩定和諧的共生機制。

責任編輯:蔣曉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