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的叮咚聲

人聲的反覆吟唱

金屬鑔片敲擊

還有陣陣尖叫……

劇場的嘈雜漸息,帷幕升起,霓虹閃爍,萬衆期待的《睡魔》現身舞臺。

戲劇作品《睡魔》改編自德國浪漫主義哥特式恐怖故事大師E.T.A.霍夫曼的同名短篇小說,它同時也是許多其他作品的靈感和主題 。

E.T.A.霍夫曼

E.T.A.Hoffmann

德國浪漫主義和哥特式恐怖故事大師

小說《睡魔》講述了一個神祕怪誕的故事。據書中所說,每個小孩夢中都居住着一頭蠢蠢欲動的睡魔,如果你不夠強大,睡魔就會掠食掉你的靈魂。

他是個邪惡的人,當孩子們不上牀睡覺的時候,他們會把一把沙子扔到他們的眼睛裏,這樣他們就會從頭上開始流血。他把他們的眼睛放在一個袋子裏,帶他們到新月去餵養他自己的孩子,他們坐在那裏的鳥巢裏。他們的嘴像貓頭鷹一樣彎曲,這樣他們就能撿起淘氣的人類孩子的眼睛。

——E.T.A霍夫曼《睡魔》

(約翰·奧克斯福德的英譯本)

和小說文本給人的感覺一樣,戲劇作品《睡魔》的舞美佈景也在極力營造一種哥特式的氛圍。演員面容被厚厚的油彩覆蓋,在富有童話感的同時又帶有一絲詭譎。

此版《睡魔》由美國戲劇家羅伯特·威爾遜擔任導演和舞美設計,於2017年5月3日在德國雷克林豪森魯爾戲劇節上首演。

羅伯特·威爾遜

Robert Wilson

“實驗戲劇世界的高塔”

美國戲劇家羅伯特·威爾遜被紐約時報盛讚爲“實驗戲劇世界的高塔”,自上世紀60、70年代起,就以其極度簡約、極度注重視聽效果的作品風格在世界享有盛名,被認爲是開啓了劇場藝術新時代的大師。

其作品《拉封丹寓言》劇照

羅伯特·威爾遜的作品極具個人風格,他認爲在戲劇表演之中,相較於戲劇文本本身,“看”與“聽”也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

“上帝給人眼睛,就是要人去看的。”

他的態度從《睡魔》誇張的妝容便可窺見一斑了,這樣的視覺呈現甚至已經成爲了他獨特的標誌。

在這部作品中,羅伯特·威爾遜還第一次與英國戲劇搖滾歌手、歌曲作者安娜·卡維一起工作。

安娜·卡維是一位英國創作歌手和吉他手,她用自己充滿戲劇性的搖滾音樂,爲劇情和人物營造了多變的音樂配合。

安娜·卡維

Anna Calvi

英國搖滾樂手、創作歌手和吉他手

本劇涉獵的音樂元素豐富而活潑:觀衆既能聽出馬戲團音樂和華爾茲的影響,也有顯見的70年代地下搖滾音樂的元素;音樂對劇情的表現力相當直白,與敘事融爲一體、通過聲音精細地操縱觀衆感受。

♫. ♪~♬..♩

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節)目

羅伯特·威爾遜與杜塞爾多夫戲劇院《睡魔》

Der Sandmannby Robert Wilson & Düsseldorfer Schauspielhaus

時間:2018.11.15-17

地點:上海大劇院(人民大道300號)

Shanghai Grand Theatre

烏蘭牧騎來滬 | 紮根基層,播種文化

專訪烏蘭牧騎老隊長巴圖朝魯:不落下一個蒙古包

參展項目·開幕 | 與水墨共舞,31位藝術家用作品探尋“水墨概念”

參展項目·開幕 | 紀念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上海 上海——亦師亦友第八屆海上畫家聯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