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盞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社會價值、歷史價值。陶瓷藝術家修光明的建盞藝術在實用和審美上具有以下特徵:

  作爲建盞,其實用性是審美性的前提和基礎,審美性反過來也可以增強實用性。隨着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羣衆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審美性在實用藝術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人們對實用藝術美的要求,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廣泛和迫切。修光明在製作設計中,首先想到的是讓人感到方便適用,漂亮美觀,根據實用特點來進行藝術處理與美化裝飾,如束口、敞口、撇口、斂口以及大、中、小,以此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以,修光明在設計創作時,都圍繞着實際使用的要求來考慮和設計,從材料的選擇、外部造型、兔毫或油滴等飾紋,都結合實用要求來考慮藝術處理和加工等問題,所以,他的建盞一上市,便倍受人們青睞。

  修光明建盞藝術的另一個重要的審美特點,就是特別注重表現性與形式美,並且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作品之中。因爲建盞藝術是現實生活的產物,一切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修光明堅持向自然學習,向生活學習,他把自然和生活之美,通過內心的感悟和靈性,融入前人的成果,在胸有成竹中巧妙構思,精練製作。所以,他的每一把盞都給人以穩重舒適之感,盞型比例協調,勻稱,線條挺括流暢,既華貴又典雅,更令人賞心悅目。從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所有作品都滲人了他獨特的理解,呈現出高於古人、高於自然、高於生活的精妙之作。

  修光明在豐富自己藝術表現中創意標新,在關注文化自覺和神韻兼得中使壺形立於傳統之外。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可品讀出一段精彩的故事,體現出一種自然、生活、人生、文化的內在之美,給人視角上的愉悅,精神上的振奮,情感上的超越。所以說,修光明的建盞藝術呈現出一種宏大氣度,創新氣魄和文化含量是與時代跳動的脈搏是一致的,是人們精神生活所追求和嚮往的,這也正是建盞藝術發展的內涵和經典的審美取向。

  修光明,福建南平建陽人 ,陶瓷工藝高級技師(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名人,中國3.15“誠信建盞傳承人”,中國書畫國際大學特聘客座教授,建窯建盞協會 副會長,福建省陶瓷協會、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 理事【光明建盞】品牌創始人,葫蘆盞創始人,葫蘆器型專利持有者。先後榮獲2017中工美“百花杯”金獎;2017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 銀獎;2018中工美“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 銀獎;2018中工美“深圳.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賽 銅獎;2018中工美第三屆中國(深圳)國際茶器設計大賽 金獎;2018第二屆建盞文博會 最佳創新獎;代表建窯建盞燒製技藝非遺項目參加首屆福建非遺金門文化周。作品被金門縣政府、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珍品館、雲南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南平市博物館、建陽區博物館等衆多機構收藏;建盞作品刊登於《中華陶藝》等媒體,並參與首家建盞企業與一帶一路國際平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作爲首位建盞手藝人受邀參加第23屆法國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2017年作品在巴黎盧浮宮卡魯賽爾宮展出,被高爾夫亞洲錦標賽官方唯一指定建盞、2018凱歌高爾夫會員杯指定用盞、2018海西高爾夫“桃李春風杯”邀請賽禮品供應商以及CCTV美麗中國鄉村行 指定禮品供應商、寶馬杯高爾夫聯誼賽 禮品供應商。其“光明建盞”獲得福建品牌茶具企業稱號,率先獲得“建陽建盞”GI授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