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这座城市 留下了两个知己的千古传奇故事

标签:中国湖北人文历史地理、湖北武汉汉阳琴台、高山流水觅知音、俞伯牙钟子期、人文历史地理随笔故事

每一座城都有每一座城的故事,而武汉这座城,最著名的当属那高山流水的绝音。故事里的人都已经消散在历史的尘埃中,可是那琴声,依旧在城的每个角落飘荡,候着他的子期,古琴台、钟家村、琴断口、知音亭……

相传那是一个很古老的年代,那时候韩赵魏刚刚分晋,那时候孔子还没有出生,战国七雄局势刚定,人们刚刚开始安居乐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伯牙这位很著名的琴师正为提高琴艺而游历四方,这天正是他结束一段游历归国的日子,心中异常愉悦,看着这一江绿波,“山水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乐兴大发,顺势一曲华章便从指间流出。

一个穿戴蓑笠的樵夫被这优美的琴声绊住了脚,凝神欣赏。尽管伯牙确实期待一个知音,和他一起探讨艺术的要义,可是这个人怎么能是一个粗糙的樵夫呢,看着那被山风吹皱的脸,被扁担压弯的腰,还有那被柴火磨粗的手,顿时有种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无力感。

“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樵夫称赞着,伯牙心中一振,手上却换了一个曲子。“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樵夫继续赏析着。原来这世上真的有一个人能看见我心中的高山巍巍,看见我心中的流水泱泱,子期与伯牙就是在这个时刻,不早不晚,于时间的洪荒中,刚好遇见了对方,把酒言欢,畅谈人生,成就一段知音佳话。

要是故事真的能如此,那这个世界就不会有那么多求而不得。子期有子期的现实,伯牙有伯牙的远方,终究得别离。

花开花谢又一年,伯牙再次游历回来,他是多么的期待着和子期述说他游历的趣事,分享对音乐的领悟。可是,不知道弹了多少曲,天都已经泛黑,依旧不见那熟悉的蓑笠,难道是记错了日子么?

可是伯牙是多么的迫不及待,他奔向山下的村子,去打听子期的行踪,却只找到一抔黄土,上面已青草萋萋。伯牙的心似乎也被掩埋在了这黄土之下,他想到了年少的学艺,想到了多年的游历,不过是为了刚好在那个时候那个地点遇到那个人罢了。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在子期墓前,伯牙呆呆的坐着,子期啊子期,我伯牙就只认了你这一个知音,也便只弹给你一人听,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你能否还听到,我的琴,我的情。

结束了这最后一次演奏,伯牙默默的整理好衣襟,抬了抬手臂,琴重重的坠落,成了子期砍下的柴火。“知音少,琴断有谁听”从此,伯牙再也没碰过琴。

世事浮华,当代的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气球式社交,我们在一分钟内决定了交往却在下一个一分钟内确定了分离,我们再难找到伯牙与子期那种心灵的沟通,那种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深度理解与认同。

城在扩张,而我们的世界却在不断的缩小,直到只剩下自己。寻一城以交心,我们来到一座城,多半是因为这座城里有这样或那样让我们留下的理由,愿每一个人都能在那座留下我们的城里找到真正的温暖,愿那些漂泊的人不再是颠沛流离……(1234字)

文|清菡 (追求纯粹快乐的写作者,文艺女青年,湖北武汉人,苏白传媒直属远望文学社工作室实习助理编辑、合作作者。)

策划组稿:苏白传媒本部策划部 助理组稿编辑 提子

审读:苏白传媒编审 邹剑川

运营:苏白传媒 婷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