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癌是指源於肝外膽管包括肝門區至膽總管下端的膽管的惡性腫瘤。其病因可能與膽管結石、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疾病有關。臨牀上由於其惡性程度較高,病情發展較快,導致膽管癌患者的死亡率不斷升高,嚴重威脅着人們的生命健康。那麼,當膽管癌發展到晚期,並出現多處轉移時應該怎麼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膽管癌如何轉移?膽管癌的轉移途徑:

1、淋巴轉移

較常見,常轉移至肝門部和胰周淋巴結,較少發生遠處淋巴轉移,以上段膽管癌淋巴結轉移率較高,膽管在肝內與門靜脈,肝動脈的分支包繞在Glisson鞘內,其中尚有豐富的神經纖維和淋巴,Glisson鞘外延至肝十二指腸韌帶,其內存在更豐富的神經纖維,淋巴管,淋巴結及疏鬆結締組織,而且膽管本身有豐富的黏膜下血管和淋巴管管網。

2、直接浸潤

較爲常見,膽管癌細胞沿膽管壁向上下及周圍直接浸潤是膽管癌轉移的主要特徵之一,上部膽管癌向鄰近膽管的肝臟浸潤,中部膽管癌向肝固有動脈和門靜脈浸潤,下部膽管癌向胰腺浸潤,癌細胞多在膽管壁內瀰漫性浸潤性生長,且與膽管及周圍結締組織增生並存,使膽管癌浸潤範圍難以辨認,爲手術中判斷切除範圍帶來困難,此外,直接浸潤的結果也導致膽管周圍重要的毗鄰結構如大血管,肝臟受侵,使手術切除範圍受限而難以達到根治性切除,而癌組織殘留是導致術後很快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肝轉移是上部膽管癌的主要轉移方式,腹膜播散較少見。

3、血行轉移

可達全身,最常見爲肺,達10%~25%,病理學研究表明,膽管癌標本中及周圍發現血管受侵者達58.3%~77.5%,說明侵犯血管是膽管癌細胞常見的生物學現象,膽管癌腫瘤血管密度與癌腫的轉移發生率明顯相關,且隨着腫瘤血管密度的增加而轉移發生率也升高,提示腫瘤血管生成在膽管癌浸潤和轉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臨牀觀察到膽管癌常常發生淋巴系統轉移,事實上腫瘤血管生成和血管侵犯與淋巴轉移密切相關,因此,在膽管癌浸潤和轉移發生過程中,腫瘤血管生成和血管侵犯是基本的環節。

4、沿神經蔓延

神經侵犯發生率可達33.3%~83.4%,故臨牀上以黃疸和疼痛爲多見症狀,支配肝外膽道的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在肝十二指腸韌帶上組成肝前神經叢和肝後神經叢,包繞神經纖維有一外膜完整,連續的間隙,稱爲神經周圍間隙(perineural space),以往多認爲,神經周圍間隙是淋巴系統的組成部分,但後來通過光鏡和電鏡觀察證明,神經周圍間隙是一個獨立的系統,與淋巴系統無任何關係,腫瘤細胞通過神經周圍間隙可向近端或遠端方向轉移。

膽管癌轉移怎麼辦?

膽管癌出現轉移,最好採用中醫藥進行保守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可彌補西醫治療的不足之處,有效控制轉移症狀的同時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和增殖,防止繼續轉移擴散,並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此外,膽管癌轉移的治療不能僅僅是治療轉移症狀,還需同時進行原發癌腫的治療。因此治療需要在膽管癌和轉移瘤上同時進行,其中以中藥組合療效最好。

中醫最講究辨證施治,不同的病情及身體狀況治療方案或藥物也是不一樣的,對症的藥物效果纔好。對於膽管癌轉移這樣的情況,以中醫治療採用“三聯平衡療法”治療和調養,通過治療一方面可以起到加快身體恢復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病情發展,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延長生命。

膽管癌出現轉移後患者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這樣可有效使患者減輕痛苦、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甚至幫助患者實現“帶瘤生存”。

想了解更多知識內容可以點擊下方瞭解更多關注我們的陽光小店店鋪,裏邊有各種健康類書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