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喫又好看的寶塔糖是多少人的童年記憶?

曾幾何時,這一風靡全國的“食品”卻消失不見了,甚至有人認爲,寶塔糖的消失就是中國製藥史上的一大悲劇。


寶塔糖起源於蘇聯,它的主要成分是具有治療蛔蟲病功效的蛔蒿,是北極圈內特有的藥用植物。


蛔蟲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雖不致命,可在物資缺乏、衛生條件不佳的年代,許多人受到了此病的困擾。小孩子得了蛔蟲病,還會影響身體發育,好不容易喫到一點有營養的食物,卻被蛔蟲吸收了。

爲研製蛔蟲藥,我國不得不從蘇聯進口蛔蒿: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蘇友好建交,醫藥便是其中援助的項目之一,當時我國請求從蘇聯進口蛔蒿種子,可蘇聯僅僅給出了20g種子。

20g種子被分成4份,分別送往到大同、西安、濰坊和呼和浩特這四個地方種植,僅有濰坊的蛔蒿試種成功,寶塔糖也得到了量化生產,成爲了大家口中的美味“食品”。

不料,60年代之後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回了包括蛔蒿種植技術在內的對中國的所有援助,

提取蛔蒿機器也被一併撤走,這讓中國內醫藥公司一時間束手無策。

終於!

1982年,衛生部研究出了一種療效更好的驅蛔蟲藥,寶塔糖也被隨之取代。

1985年,蛔蒿在全國絕種,寶塔糖成爲歷史。

隨着我國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和藥物研製技術的進步,曾經困擾着許多人的蛔蟲病問題現在得到了輕鬆解決。

與其發問“是誰釀造了製藥史悲劇”,倒不如說這是值得我們銘記一世的深刻教訓,不想被別人牽着鼻子走,就必須打破壟斷,在逆境中尋求新的出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