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穩定的年代裏,很難去想象過去的我們面臨了怎樣的危機,再過去的五十年前,中國是十分的艱難的,儘管新中國已經成立,但是各個方面都需要建設,因此當時的軍工廠被逼搬進了山裏,全國開始進行三線建設,這也是爲了防止外國對剛剛成立的新中國發動戰爭,這些建設能夠爲中國的未來形成一定的保障,而當時的中國最大的威脅就在來自中國北方的超級大國蘇聯。

我們知道,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中國和蘇聯的關係還是相當不錯的,蘇聯還對中國進行了大大小小的156個工業項目的援助,可以說,中國之所以能夠發展得如此迅速,蘇聯是給了中國很大的支持的,因此我們纔會稱他們爲“老大哥”。在他們的幫助下,中國在短短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裏就具備了基本的工業能力,這也是奠定了新中國發展的開始。

既然是合作,那麼難免會涉及到經濟利益,由於中國受着蘇聯的幫助,他們因此想要我們馬首是瞻,新中國的建立就是要選擇走自己當家作主的道路的,自然就不會聽從蘇聯的話。從此是開始,中國和蘇聯的關係便開始慢慢破裂,雙方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問題也終於壓垮了中蘇關係,在蘇聯撕毀援助條約後,雙方矛盾不斷加深,關係視同水火。

在1969年,蘇聯集結了110萬的部隊在蒙古地區,在加上3000多架飛機和接近5000枚的導彈,更恐怖的是還有上萬輛坦克,此等規模的軍隊集結在中國和蒙古的邊境,但是如此興師動衆的蘇聯爲何又沒敢攻過來呢?

其實中國當時的實力也是不容忽視了,中國當時有着600萬左右的軍隊,而且有部分軍隊是經過戰爭洗禮的,因此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就像抗美援朝時期就連美軍也被打跑了,蘇聯因此還需要掂量掂量。此外,中國人口基數也是蘇聯不能比的,這意味着我們的兵源和後勤可以源源不斷的而提供。最後一個則是蘇聯最爲忌憚的,那就是我國已經將原子彈氫彈成功引爆,因此一旦到了中國的生死時刻,蘇聯和中國也只能落到兩敗俱傷的地步,因此蘇聯最終都沒能揮師南下。說白了就是中國已經足夠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