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12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殘疾人日",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以及動員人們支持並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1992年,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成立以來第一次關於殘疾人問題的特別會議,最終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3日定爲"國際殘疾人日"。而2019年殘疾人日的主題爲:提高殘疾人的參與度和領導力。

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今天是第28個“國際殘疾人日”。由於先天殘疾、因病殘疾、因傷殘疾等因素,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殘疾人產生。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80%居住在發展中國家。殘疾人更容易遭遇歧視和偏見,他們面臨許多障礙,經常難以享受到普通人所享有的教育、保障、就業及其他基本社會服務。他們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去拼搏去奮鬥,才能活的精彩。

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偉大的殘疾科學家霍金說:“我的一根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着的親人和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其實世上的衆生皆是平等的,哪有真正的殘疾?真正讓人殘疾到無法呼吸,無法自立的,是一顆無法正視自己的內心,把自己擊敗、直至潰不成軍。

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正是由於他們身受殘疾之痛,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礪,很多殘疾人才擁有常人所難以擁有的堅定意志、崇高品格和特殊才能,他們奮鬥的經歷和取得的成就難能可貴,展現的精神令人動容。也正是他們,在引領人們的精神追求,推動社會的文明進步。

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至今許許多多傑出的殘疾人令人敬仰。在外國,古希臘盲詩人荷馬吟唱了鉅著《荷馬史詩》;不朽的聾人發明家愛迪生;全身癱瘓的大物理學家霍金;飽受多重殘疾折磨的海倫·凱勒。在中國,遭受腐刑的司馬遷,以一部《史記》成就千古絕唱;雙目失明的鑑真大師,遠渡重洋播撒中華文明;“瞎子”阿炳,一曲二胡道盡人間滄桑。

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如今,優秀殘疾人代表更是詮釋了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積極樂觀、勇於逐夢的可貴精神,19歲因傷寒而導致腿部殘疾的華羅庚成爲數學泰斗;身體殘疾仍爲軍工事業奮鬥的吳運鐸把一切獻給了黨;張海迪在《絕頂》上書寫着《輪椅上的夢》;還有聾人舞蹈家邰麗華、詩人史光柱、軍人麥賢得和丁曉兵。

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他們曾遭遇了不幸,面臨過絕望和無奈,也承受過常人難以想象的磨難,但他們沒有沮喪和沉淪,是逆流而上的勇者,始終對生活充滿希望,始終對未來滿懷信心。

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在他們當中,有的一出生就遭遇了不幸,有的在最美好的年華遭遇挫折。他們悲痛過、彷徨過,也曾一度失去活下去的勇氣。但他們頑強地挺了過來,用超乎常人的付出和努力,笑對人生苦難,活出了自信,實現了自我價值。在他們身上,我們感悟到:柔弱的人往往倔強,正如剛毅的人往往豁達,物質上貧窮的人往往精神很富有,無言的人往往無聲勝有聲,眼睛看不到光明的人往往心靈明亮,行動不便的人往往可以讓思想走向遠方……

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這其實體現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貫穿數千年中華文明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殘疾人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和感人業績,是在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激勵下所創造的,同時也豐富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深刻內涵。

國際殘疾人日: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

他們殘缺的只是身體,健全的卻是靈魂。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以後熱愛它,在面對困難時接受它,才能成爲生命的強者!這就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關愛殘疾人,不止是在今天這個日子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