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威廉·戈林是納粹德國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二戰期間,希特勒將戈林晉升爲了特別設置的“國家元帥”軍銜。這一軍銜超越了德國曆史上最高階的元帥軍銜,戈林也由此成爲了軍銜最高的德國人。

除了軍銜最高之外,戈林還曾擔任過德國空軍總司令、“蓋世太保”首長、“四年計劃”負責人、國會議長、經濟部長等跨及黨政軍三部門的諸多重要職務。他是納粹德國當之無愧的二號人物。

然而,隨着德軍在各線遭到潰敗,戈林開始失去希特勒的信任。

在二戰最後兩年中,戈林幾乎被排除在了所有重要會議之外。到柏林戰役時,戈林更是被希特勒開除黨籍,並解除職務關押了起來。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戈林一步步失寵的呢?

戈林出生在1893年。早在一戰期間,戈林就是德國著名的“王牌飛行員”。他憑藉着擊落22架敵機的驚人戰績,被授予了德國最高級別的“大鐵十字勳章”。

一戰之後,戈林被希特勒的理念打動,成爲了納粹黨最早的一批成員。在1923年的啤酒館暴動中,戈林不幸中槍。從此後,他便只能依靠嗎啡來減輕痛苦。而常年注射嗎啡,也讓戈林的身材從健壯變爲了肥胖。

1933年,納粹黨上臺,希特勒成爲國家元首。此後幾年中,戈林幫助希特勒策劃並實施了納粹德國的多項改革。到二戰開始之前,戈林已經成爲了橫跨黨軍政三部門的實權人物,在德國的聲望和地位僅次於希特勒。

戈林開始失去希特勒的信任,是在二戰開始之後。

在德國閃電入侵波蘭後,英法隨即對德國宣戰。但從1939年9月到1940年4月這段時間裏,英法並沒有派出軍隊參與同德國戰爭,這一段時間被稱爲“假戰”。

在假戰期間,戈林祕密保持着同英國首相張伯倫,以及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聯繫。戈林以促成和平爲條件,希望英國和美國支持他接替希特勒掌管德國。到時候德軍將會撤出非德國領土,而希特勒也會變成一個傀儡。

但英美在思考良久後,明確表示說,除非納粹政府先撤退,並保證不會再侵略,英美才考慮談判。甚至英國還公開暗示,希望德國內部能先發生重大人事變動。

這些消息傳到希特勒的耳朵裏,戈林便開始遭到猜忌。

1940年春,德軍將英法聯軍圍困在敦刻爾克。由於敦刻爾克擁有不少沼澤地區,德軍的機械化軍團在推進中遇到了很大麻煩。此時戈林站出來向希特勒請命,表示“單憑空軍即可將敵軍殲滅”。

希特勒出於保護裝甲部隊和威逼英國的一些目的,同意了戈林的請求。結果戈林率領空軍在敦刻爾克進行了一番轟炸,卻並沒有打擊到多少目標。最終,英法聯軍成功撤走了30多萬軍隊,僅有4萬名法軍被俘。

此役之後,希特勒不僅沒有追究戈林的責任,反而將他晉升爲了最高軍銜“國家元帥”。不久後,德國發動“海獅計劃”,戈林開始率領空軍向英國發起進攻。

在不列顛空戰前期,德國空軍部隊對英國皇家空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而就在英國皇家空軍快要被擊潰的時候,希特勒卻下令空軍對倫敦市區進行轟炸。戈林向希特勒表示,對倫敦轟炸的前提,是必須瓦解破壞英軍機場,希望將轟炸目標轉爲倫敦周圍的軍事設施。但希特勒卻固執己見,堅持對倫敦發起了空襲。

這一場空襲,讓英國空軍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時間。隨後英軍越戰越勇,德國空軍則開始展露疲態。最終,德國在不列顛空戰中失敗,海獅計劃也只能暫時擱淺。

西征失敗後,希特勒將目光轉向了蘇聯。對於向東作戰,戈林是持反對態度的。他多次以拿破崙兵敗俄國的事例勸誡希特勒,但卻並沒能取得成功。

1941年冬天,德軍迷失在寒冷的莫斯科。隨後蘇軍開始發起反攻,雙方很快又在斯大林格勒遭遇。希特勒要求戈林務必保證德軍的後勤運輸,戈林則拍着胸脯說,空軍每天可對第6集團軍投放300噸補給。而事實上,戈林的空軍一天最多投放120噸補給,根本無法照顧到整個集團軍。這最終致使第6集團軍被蘇軍全殲,保盧斯也成爲了第一個投降的德軍將領。

同一時期,戈林向北非軍團隆美爾保證的空投,同樣不達標準,甚至德軍空軍還徹底失去了制空權。這又使得隆美爾在彈盡糧絕中潰敗。

這兩件事發生後,戈林便失去了希特勒的信任,開始漸漸被排除在領導層之外。

1945年4月,德軍兵臨柏林城下。戈林聽說希特勒死志已決,便寫信詢問希特勒是否要把納粹德國的指揮權交到自己手上。

看到信件後,希特勒怒不可遏,他立即下令將戈林開除黨籍並逮捕關押。1945年5月,德國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戈林被盟軍抓獲,並被判處了絞刑。

1946年10月,戈林在行刑前一天,服毒自殺身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