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不能給自己製造太多壓力,每天都要留一點時間去思考生活、放鬆自己。別總是去害怕改變,按部就班也許你覺得很穩妥,但太安逸和舒適的生活,反而會讓一個人的惰性增長。

情感美文 首發

歌曲《常回家看看》中唱到:找點時間,找點空閒,常回家看看。

人到中年,時間好像不比從前多了,也沒有空閒去經營什麼,自己的生活都忙不過來。越是忙碌,就越覺得心累。每天都在如此的循環,想要停下腳步休息,卻總害怕這一休息,就會變得懶散,就會變同齡人超越。

人到中年,如果你還在活在“和人比拼”的世界裏,那你將會很難收穫幸福感。相反,給自己一點空閒時間,做到這一點,幸福感才能翻倍。

1、沒有空閒時間的人,壓力太大,身體負擔太重,身心不健康

精神科主治醫師約翰·克雷曾說過:人的精神如果總是處於緊張狀態的話,很容易導致各種精神疾病的產生,而合理充分地利用閒暇時間則是緩解精神緊張的最佳方法。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總是處於“奮鬥”的狀態,身體各項機能並不能完全適應,反而會產生太多的疲憊。

人,是要休息的,即便是超人,也無法有強大的續航能力。一個人總是忙,忙壞了身體,拼搏來的財富和名利,最終又能有什麼用?人到中年,身體已經不如年輕時那般經得起折騰,你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身體也會給你惹來很多麻煩,不要去自找罪受。

再忙,也給自己留下一點空閒的時間,挑個日子,和家人出去散步吹風走走,呼吸新鮮空氣,給自己放個假;再忙,也要抽空做一點小運動,爬山、快走、騎行,這些運動能夠強身健體,同時也能夠讓你遠離電子設備。越是成功的人,越懂得勞逸結合的重要性。

2、不管有多忙,也要懂得忙裏偷閒,讓自己能自由呼吸思考

美國疾病研究中心研究員發現,一個人每天至少需要1-3小時的時間來做一些無壓力、輕鬆愉快的事情。

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忙碌,導致腦子堆積的事越來越多,不僅做事沒有效率,還影響到了正常作息生活,反而適得其反。

一個人必須要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思考自己的問題,去反思自己,去思考生活。擁有這份和自己獨處的時光,才能真正實現和自己和解。有很多事情,急不來,也沒法急。忙裏偷閒,你會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懂得自己要什麼,這就是思考的意義。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唯獨在閒暇時纔有幸福可言,恰當地利用閒暇時間是一生做人的基礎。

當一個人沉浸在放鬆時刻的時候,是不會去思考太多讓自己不開心的事,這樣的時刻,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幸福。你逼迫自己每走的一步路都要精確,反而你會越走越累。

3、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幸福感才更強烈

生活有朝氣,活得暢暢快快;工作講效率,做得踏踏實實。

因此,與其一直不間斷地看書背書,不如換一個合適自己的方法去學習,掌握要領,這樣不僅能夠考高分,還能享受到休息的快樂。拒絕拖延症,今日事,今日畢,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纔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安排其他的時。

懶散,是很大的一個阻礙石。想要迅速擺脫,非常難,但一步步地瓦解這個阻礙石,就會變得輕鬆一點。

原計劃今天你要做10道題,可你每次拖延,只能做5道,那麼今天你就做6道題。一小步的改變,堅持下來,就是一種成功。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差“一道題”的改變。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從一點小改變做起,堅持下去,不僅會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結語:

人到中年,常常會感覺到力不從心,想要休息,卻又不敢停下腳步。沒有什麼不敢的,你的短暫休息,會讓你儲蓄很多能量,更好地前進。人不能給自己製造太多壓力,每天都要留一點時間去思考生活、放鬆自己。總是處於強壓下,更不容易發揮自己的能力。

別總是去害怕改變,按部就班也許你覺得很穩妥,但太安逸和舒適的生活,反而會讓一個人的惰性增長。給自己一點空閒的時間,在人生這條道路上,別忘了看看路邊的風景,有時候,路邊的風景纔是最美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