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來說,瑜伽課的魅力不只是老師在體式上的悉心指正,更多的時候,它是一種交流,某種智慧的花火。一句話,一個 推薦,一個表情,甚至靜默,我們總能從這樣的氣氛中獲得力量,繼續前行,專注在當下的生活,感恩在此刻的擁有。

Gina Tomaine,是一位專欄作家,同時也是Phiadelphia雜誌生活方式版的副主編。她住在費城,交稿截止日期和嚴於律己的性格經常會讓她焦慮又不安。瑜伽課是Gina 生活中難得的放鬆,也是她找回自己的指路之標。

以下的10智慧箴言,來自於讓她感悟至深的瑜伽課。現在拿來與大家分享,希望它們也能給你同樣的愛與力量。

“伸展得更高,它會使你穩定。”

有一天,上課的時候,我們許多人都在努力地完成樹式(vrksasana),卻又不斷地從體式中掉下來。老師告訴我們,你要做的只是向上伸展得更高。當然,她的意思只是再多向上伸展一點點,這會讓體式的其他部分得到改善。她是對的。現在,每當我疲於工作或度過了特別糟糕的一週,我都會提醒自己,不要只盯着眼前, 而要着眼於更高、更遠。這樣做了之後,很多細節就開始自動晚上了。

“如果你想從宇宙中得到答案,就張開你的手掌。如果你想從內心得到答案,就將手掌朝下。”

在課程要結束之時,我還在簡易坐(sukasana)的體式中,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從宇宙中得到答案,就張開你的手掌。如果你想從內心得到答案,就將手掌朝下。”認識到自己有能力自主選擇,帶給我深刻的啓發,它改變了我後來處理問題的方式。她的話讓我意識到,有時我並不知道所有的答案;我可以讓宇宙向我顯示答案,讓內在生命爲我揭曉真相。

“注意何時你正變得自私,用感恩來取代它。”

當我經歷壓力重重的早上時(比如把筆記本電腦忘在家而不得不轉身回去,或者正在寫的一個故事沒有達到照預期),我總會抱怨自己怎麼那麼倒黴。所以,當老師建議我做感恩練習時,它提醒了我執迷於這種小小的不便不僅愚蠢,而且自私,更會讓人心情不快。更爲明智和健康的做法是停止沉溺於自我,嘗試專注於感恩:我有一臺可以運轉的筆記本電腦,我能夠以寫作爲生。

“我今天過得不好,但過得不好也沒關係。”

早上6點的一節瑜伽課上,老師告訴我們她今天過得很糟。她的腿很痛,上課要遲到了,外面還下着雨,但她還是來了。她說,專注於教課,幫助我們,最終幫助了她。她沒有因爲過了糟糕的一天而責備自己。她只是選擇接受,然後繼續生活。每當日子變得艱難,我也會嘗試這樣引導自己。承認自己過得不好,有時也讓自己得到啓示。

“做你的身體能做的,不要擔心旁邊墊子上別人在做什麼。”

即便是在瑜伽課上,本應該專注於自身的時候,我有時會變得很有競爭心。提醒我唯一需要關注的就是自己的身心,這對我幫助很大。當然,它不僅適用於瑜伽課,還適用於工作、與朋友相處和刷朋友圈時。只關注自己的能力並儘自己最大努力,比持續跟別人比較讓我更加快樂和高效。

“如果生活中某件事讓你費力又毫無益處,那就默默感謝它給你的教訓。然後說‘讓那件破事離開吧’。”

有時,你需要的只是有人能幽默且不加掩飾地說出真話。當我總是糾結一件事情的時候,我經常受傷,比如一段感情、一場爭吵,或者當我試圖迫使某件事發生時。這位瑜伽老師提醒我,其實你完全可以發泄出來:“讓那件破事(shit)離開吧!”(當一位老師在練瑜伽時說出這一句恰合時宜的髒話,也可以一笑了之。

“與自己友好地交談。”

我對自己是個狠話王。溫柔地與自己交談的看似簡單,但有時我需要一個提醒。一個非常有效的做法是,覺察自己何時開始變得不友善,然後立即把它變成友善。

“不完美是宇宙的重要法則之一,絕對的完美不存在。若非因爲不完美,你我都不會存在。”

一位老師給我讀了斯蒂芬・霍金的這段話,當時我正在經歷職業上的變化和選擇,感到自己迷失了方向。這句話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鳴。如果沒有什麼是完美的(這是一個科學事實!),那麼我所選擇的道路即便不完美那也沒關係。如果沒有什麼是完美的,我永遠可能無法確切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沒有什麼是完美的,宇宙本來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有時你只需要做一個倒箭式。爲什麼?因爲有時少就是多。”

我在生活和工作中,當然也包括練瑜伽的時候,會經常逼迫自己。因此,當一位瑜伽老師在指導我們做倒箭式(viparita karani)這一修復體式,而非支撐肩倒立(salamba sarvangasana)或支撐頭倒立(salamba sirsasana)之前說的這句話,讓我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從那以後,我就每天提醒自己,選擇更有修復作用的事情來做,實際上會讓你感覺更加強大。

“像一棵樹那樣與大地保持聯結。使我們不平靜的一切,都會在我們紮根大地時消失無餘。”

當我感受到我的“根”——我的家人、相識多年的朋友以及我內心真正愛做的事,而不只是表面上的例行公事,我總能找回平靜的感覺。在懷疑和不安的時刻,我試着重新與大地聯結,與我的根、與真實的自我聯結。

本文節選自《瑜伽》雜誌“瑜伽老師的領導力”

撰文/Gina Tomaine

圖片/Christopher Dougherty

翻譯/ 李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