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赵明诚终于又有了机会担任官职,在他要前去上任的时候朝廷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为了李清照的安全他决定两人一起面对。赵明诚的父亲是赵挺之,在宋朝时期他曾经担任过丞相的职务,是北宋时期非常重要的官员,他的字是正夫,出自诸城地区,在1070年的时候成功的考取了进士,后来曾经担任过德州地区的通判,之后又成为秘阁的校理,直到成为监察御史才逐渐稳定下来。

李清照与赵明诚本来是一对十分亲密的夫妻,可是却因为赵明诚的一念之差,做出了抛弃城池独自逃亡的事情而导致夫妻关系逐渐冷淡破裂,李清照是个十分清高的人,她始终没有办法容忍自己心仪的丈夫是个懦弱自私的人,在二人关系降至冰点的时候赵明诚因病离开了人世。从李清照与赵明诚相识之后二人便因为志趣相投十分的恩爱默契,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最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李清照与赵明诚在相识之前,赵明诚就已经读过她的诗词了,并且对于这位才华横溢、灵透纯洁的女子十分的敬佩,一直想要认识并和对方结交,可是却苦于没有这样的机会。后来好不容易和李清照的一个兄长结识了,这也为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相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一次赵明诚和她的这位兄长,也就是李迥一起到外面游玩,凑巧遇见了李清照,她本来是想要趁着元宵节观赏花灯的,可是却没有想到她的一生都因为这一天而发生了改变。

赵明诚终于见到了令自己赞赏不已的李清照,才仅仅见了一次面,可是他的心里就生出了爱慕的心思,并且再也无法控制,于是回到家便写了一个灯谜交给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看过之后这才隐约的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在此之后立即向李清照的家人提亲,两个人也很快就结成了夫妻。

赵明诚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金石学家,从小对于金石方面就十分的感兴趣,一生都致力于研究金石,因此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尽管他在1103年的时候担任了官职,但是他的官路却并不是很顺利,再加上父亲在朝廷中树立了敌人,他也因此而受到了一些阻碍。和李清照结合之后,两人的关系保持的非常好,在赵明诚死亡之后妻子更是悲伤不已,而赵明诚的死因也让妻子十分的难以忘怀,那么赵明诚的死因是什么呢?

赵明诚的死因还要从1129年开始说起,当时发生了官员反叛的事情但是他的下属却并没有察觉,赵明诚在这种情况下偷偷从城墙离开了,在事情平息之后他也因为这次的事件而被革职,李清照感觉到十分的羞愧,于是和丈夫的关系变得十分的冷淡。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赵明诚终于又有了机会担任官职,在他要前去上任的时候朝廷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为了李清照的安全他决定两人一起面对。

在1129年的时候因为随时可能会发生兵变,两个人只能一起逃亡,面对妻子的反感和冷淡赵明诚觉得十分的羞愧,也陷入了很严重的自责当中,从这时候开始他的情绪变得十分的低落,总是表现出郁郁寡欢的样子,不久之后就因为心情和身体的原因有了疾病,并且很快就发病去世,在1129年这一年,赵明诚因为重病不治而在建康地区死亡。

另外赵明诚虽然不至于是一个声色犬马的人,可是也是一个不分轻重不懂得顾全大局的人。在他弃城逃跑之后再一次上任的时候,因为随时会发生兵变而且环境十分的混乱,而之前丈夫的懦弱、不负责任已经让李清照有了阴影,于是在即将分开的时候她问丈夫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怎么办,当时赵明诚回答如果情况不妙则将多余的身外之物全部抛弃,只有他们收藏的珍贵书帖一定要与李清照同在。这句话居然将自己的妻子和书帖放在了一个位置之上,李清照对他失望也是人之常情了。

宋朝古文字研究家赵明诚的父亲是谁

赵明诚是宋朝时期的人物,他在那个时期是一位金石学家,在他年轻的时候一直跟随父亲在汴京地区生活,后来才进入太学。在1130年的时候他开始成为一名官员,可是他的官员之路却并不是很顺利,还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导致最终矛盾更加激烈,可以说赵明诚父亲对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赵明诚父亲是谁呢?

赵明诚的父亲是赵挺之,在宋朝时期他曾经担任过丞相的职务,是北宋时期非常重要的官员,他的字是正夫,出自诸城地区,在1070年的时候成功的考取了进士,后来曾经担任过德州地区的通判,之后又成为秘阁的校理,直到成为监察御史才逐渐稳定下来。后来在1089年的时候再次担任徐州地区的通判。到了宋徽宗继承王位的时候,赵挺之已经成为朝堂之上的礼部侍郎了。

在赵明诚的父亲担任御史中丞的时候,十分赞同绍述的说法,对于其他的臣子一直秉持着抨击的态度。到了1102年赵挺之的职位再次得到了升迁,成为朝廷的右丞相,并且在1106年的时候官拜尚书右仆射。在担任丞相的职位之后因为与蔡京的意见不同,两人一直针锋相对,常常向皇帝进谏陈述蔡京的所作所为,认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奸大恶的人,根本不配成为朝廷的官员。然而后来蔡京却成为了左相,赵挺之十分的气愤,于是辞去了丞相的职位,在此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清人俞正燮在《癸已类稿》中说:“其时无学者,不甚易安讥诮,改易安与綦学士启,以张飞卿为张汝舟,以玉壶为玉台,谓官文书使易安嫁汝舟,后结讼,又诏离之,有文案,宋方扰离,不纠言妖也。”

这段文字说明了两点:一、李易安再嫁的传说,是小人们编造的;二、这种编造,因为南宋的偏安扰离,没有澄清。台湾学者李敖分析认为:首先从李易安寡居后的作品中(如“感怀”诗、“晓梦”诗、“武陵春”词等),看不到她改嫁的原始史料。再从宋人朱熹、洪迈等人的片语或著作品中,也看不到有关她再嫁的微词或记载。因此,李敖认为李易安有文采、有学问,但是因为是女人,才气太露,所以被当时许多人嫉妒,于是造谣,说她再嫁。

虽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李清照晚年改嫁的事实,但是足以证明这一历史事实的史料却非常丰富,仅用小人造谣的说法是无法解释这些史料中所记载的。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

【原文】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注释

⑴添字丑奴儿:词牌名。又名”添字采桑子“。”丑奴儿“”采桑子“同调而异名。添字:在此词中具体表现为:在”丑奴儿“原调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⑵中庭:庭院里。

⑶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著。“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⑷霖(lín)霪(yín):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⑸北人:指北方被金国占领的北宋故地的人。这里指词人自己。

【作品鉴赏】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

这首词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

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倩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作者介绍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本 名

李清照

字 号

号易安居士

所处时代

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

出生时间

1084年3月13日

去世时间

1155年5月12日

主要作品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等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诗词理论

职 业

诗人、词人

配 偶

赵明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