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佔東三省後,張作霖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暴漲,使其深信自己完全有實力與關內其他軍閥一爭長短,即便沒有皖系,自己也能獨立應對直系。皖系與張作霖的奉系一樣,都是受日本帝國主義支持的軍閥勢力,打垮了皖系,日本就只能下更大力氣去支持奉系。

1916年袁世凱因復辟未成而鬱鬱而終時,張作霖還僅僅割據奉天(今遼寧省)一省,轄區內也僅第27、28兩個師,其中第28師還是其政敵馮德麟的老班底。此時的他雖然與數年前剛被招安時的境況有着天壤之別,但和稱雄關內的直、皖兩系軍閥相比,實力依然小的可憐。但兩年後的秦皇島劫械事件卻讓張作霖及其黨羽狠狠地發了一筆,不但兵力擴充了一倍多,還使其與皖系連成一氣,將勢力擴充到整個東三省。
徐樹錚奉上3千萬軍火拉攏張作霖
當時,以段祺瑞、徐樹錚爲首的皖系把持北京政府,但隨着直系勢力的不斷膨脹和處處掣肘,段祺瑞被迫於1917年11月辭去了國務總理職務。作爲皖系的頭號智囊,徐樹錚自然心有不甘,他利用自己擔任陸軍次長的機會,瞭解到直系剛剛從國外貸款購買了價值4千萬的軍火,不日即將送到秦皇島碼頭。徐樹錚隨即派人趕往奉天面見張作霖,以這批軍火和東三省巡閱使一職勸說他派兵出關,進逼北京。
徐樹錚深知張作霖“不見兔子不撒鷹”秉性,因此開出了十分優惠的條件:“截得之軍械,四分之三給奉天,徐得四分之一”。也就是說,張作霖將分得加之3千萬的武器裝備,事後,張作霖就憑藉這批裝備擴充了7個混成旅,實力大漲。事後,他深感皖系恩情,不但派兵入關,設司令部于軍糧城,逼迫總統馮國璋再次起用段祺瑞組閣,還任命徐樹錚擔任奉軍副司令,派出部隊多次協同皖系作戰。
但僅僅兩年後,奉系就與皖系決裂,並與直系結成8省反皖同盟,一舉打垮了皖系。張作霖爲何突然就親如一家的皖系決裂呢?
徐樹錚處處拿奉軍當炮灰。雖然擔任了奉軍副總司令,但從不爲奉軍利益考慮,經常假借張作霖的名義,隨意指揮調遣,甚至打算將部隊派到湖南,與孫中山的革命軍開戰。其行爲不但張作霖不願意,許多資格很高的奉系軍官也極爲不滿。
徐樹錚謀奪西北侵犯了奉系利益。徐有感於皖系在京畿地區缺乏軍事力量,於是挪用奉軍軍費數百萬元組建“西北邊防軍”4個混成旅,所有軍官都是自己培訓和任命,不許奉系染指。此外,徐樹錚兼任西北邊防督辦,積極謀奪西北地盤,這對視蒙疆地區爲自已勢力範圍的張作霖來說,不啻爲最大威脅。
打垮皖系才能獲得日本更大支持。皖系與張作霖的奉系一樣,都是受日本帝國主義支持的軍閥勢力,打垮了皖系,日本就只能下更大力氣去支持奉系。同時,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英美等列強再次將注意力投向中國,受其扶持的直係軍閥不斷壯大。奉系如果繼續與皖系共同進退,很可能被當作幫兇爪牙,首先受到打擊。
張作霖自信能單獨對付直系。獨佔東三省後,張作霖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暴漲,使其深信自己完全有實力與關內其他軍閥一爭長短,即便沒有皖系,自己也能獨立應對直系。但直系目前如日中天,又得到英美等多個列強支持,奪取其地盤難度很大。相反,與皖系開展爭奪地盤,則有百利而無一害。
爲此,張作霖決定拋棄昔日的恩主和戰友——皖系,與曾經敵對過的直系聯盟,從而開啓了他爭霸天下的歷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