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粉丝向我咨询,孩子被打后只会哭怎么办?这应该是很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了。

其实引导孩子从小培养界限感,学会保护自己,并逐渐掌握处理人际冲突中的一些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而这需要我们家长从小做好引导和示范。特别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孩子的社交圈扩大,更需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下面分享一些方法,希望能帮助家长引导孩子更好的去表达和保护自己:

01 帮助孩子习得合理有效的言语表达

第一个肯定是言语表达,平时在生活中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表达自己想法、并且敢于坚定地说不

比如我家两个孩子目前都能够比较自如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以下都是学龄前孩子可以做到的自我意识的表达方式:

“这是我的玩具,我想/不想分享给你”。能够坦白表达归属权,并且表达自己的意愿。
“你不可以打我,我会生气的!”。不畏惧对方的强权,并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打人是不对的,你放开我”。提出自己的判断力,并且主动解决问题。

这些表达方式都需要层层递进地练习核心是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意愿,必要的时候甚至需要我们据理力争,让孩子学会谈判,试图为彼此的矛盾提出合适的解决方式。

这些方式都需要我们有足够宽容的环境,孩子才能够萌发这个意识。一个能够在冲突面前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保护自己的人,显而易见,才会更加受到尊重,因为这是一个正面、积极的方式,也是我们社会道德和准则的一部分。

孩子被打后只会哭怎么办?这些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别错过了

02 引导孩子学会向大人寻求帮助

除了言语表达之外,引导孩子学会向大人寻求帮助也很重要。

比如我也会时常告诉我家的孩子们,“出现了处理不了的困难一定要找大人寻求帮助”。很多人对“寻求帮助”也同样也有误解,比如如果孩子被另外一个孩子打了,然后去告诉老师或者父母的话,可能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声音,“你为什么打小报告”,但其实打小报告和寻求帮助,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的东西。

自己受到了伤害,被欺负了,不知道如何回应,寻求心智和观念更为成熟的成人的帮助,是孩子最早期安全地基的来源。因为在那一刻,孩子是确信大人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孩子也相信可以和大人一起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安全依恋关系。

相反,一个如果在外面遇到任何无措和困难,都不愿意告诉父母或者老师的孩子,才是最需要我们担心的状况。很多时候,孩子这个行为背后反映的,是他们内心根本不相信父母或者老师会愿意倾听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和自己站在同一边的,也不相信大家可以一起来面对和解决问题,这个才是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孩子被打后只会哭怎么办?这些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别错过了

03 家长的介入方式很重要

家长们也需要看到,并不是所有孩子之间的矛盾都需要介入,有的时候孩子之间发生矛盾,也是锻炼他们应对技巧、提高社交能力的时候。下面说一下需要家长介入的情况:

第一,观察孩子们的状态,如果发生冲突时预料到会有危险和伤害,父母应该及时介入;

第二,当冲突发生时,是可以预留一些观察的时间,这也会让你对自己孩子的社交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当事情往不正确的方向发展时——比如孩子之间抢玩具冲突升级,或者孩子由于冲突情绪崩溃,这时候,父母应该介入;

第三,父母的介入始终是一种示范和引导的意义,而不是法官,所以不应该对孩子们加以评判

孩子被打后只会哭怎么办?这些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别错过了

04 遇到处理不来的事情,别让孩子硬扛

坦白来说,我不认为学龄前的孩子在冲突的当下,需要去硬扛自己不能处理的人际关系问题。

比如孩子遇到冲突还不晓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不知道如何说不的时候,我也看到过一些家长可能就会坚持把孩子往前推,反复要求孩子一定要说不,“你要学会说不,来,像我一样,我们走过去和那个哥哥说不”

我们引导孩子去面对冲突,也应当要考虑孩子当下的心理状况,如果孩子本身的状态并不合适,我们勉强孩子去做,也是徒添孩子的压力和烦恼。比如鼓励一个不大擅长言语表达的孩子,立刻能够做到用言语表达来谈感受的事情,这个压力可能比冲突本身更让孩子不舒适。

教养的节奏需要我们懂得放长线,看到孩子整个成长线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果孩子当下不懂得如何说不,也比较抗拒积极地说不,那也没关系啊,我们完全回到日常后来解决。比如和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和孩子模拟演习,平时可以“装备”好一些基本常识,那么到真正要用的时候,孩子才能有意识地运用起来。

另外,孩子很喜欢听大人的故事,那么我们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小时候和别的孩子相处的状况,我们是如何去处理冲突,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以及怎么做才是积极正向的方式,这些也是我们可以在平时做起来的好的“言传身教”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护孩子,所以啊,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方法、社交防御能力很重要,而这些都是要靠我们日常一点一滴的渗透,最后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