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真的懂如何夸孩子吗?

当父母的,很难不想要发自内心地夸夸自己的孩子吧?

哪怕是刚出生的孩子,如果他对我们笑一下,可能内心就已经忍不住说一声,哎呀好可爱啊~

当孩子学会了某一项技能,我们第一时间肯定也是想说这句话,太棒了我家的孩子!

对于父母来说,只要孩子做了一件事情,哪怕这件事情看起来再平常不过,但那种发自内心的开心,总是藏不住,不管是朋友圈的记录,还是跟自己身边人的闲聊,谈起孩子,总忍不住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自己的孩子进步了多少,我家孩子皮的时候虽然皮,但好的时候举世无双啊~

话虽这么说,但有件事情我们都清楚,就是 夸奖如果做得不对,对孩子的成长是有负面影响的。

多少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孩子最后经不起考验,因为社会不会永远都按照孩子的心意行事,但如果孩子内心膨胀着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对的,那么孩子就更难有独立面对社会挑战的能力了。

因为这样子的案例和新闻太多,也让我们非常忐忑,到底怎么样的夸奖方式才是正确的?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便是这个话题。

早在1972年,心理学家贝拉·阿姆斯特丹就做过一个实验,叫 “胭脂实验”(rouge test),下面是这个视频的实录回放。▼

理论上,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如果发现自己脸上脏了,那么肯定会下意识去注视那个位置,或者想要去清理干净。

所以对于宝宝也是一样的,如果宝宝知道镜子里显示的就是自己,那么理论上当他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脸上脏了,那么下意识去做的,应该是去摸自己的脸,然后抹掉自己脸上的污渍;

但如果宝宝没有对自己的认识,那么当看到镜子里的人脸上脏了,下意识去做的,应该是想帮“对方”抹干净,或者不管不顾地走开。▼

当阿姆斯特丹去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很有意思的是,他找到了88个发育正常的宝宝,年龄从3个月到24个月不等,在他们脸上涂上一点胭脂,然后让孩子看镜子里的自己,结果让他出乎意料:

12个月前的宝宝对镜子里的自己脸上的胭脂,并没有出现多大的兴趣,他们依旧好奇围着镜子玩,走来走去,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去碰自己的脸;

12个月到24个月期间的宝宝能够发现镜子跟自己的区别,并且去凝视和关注彼此的差异;

22-24个月期间的宝宝就几乎都能准确地根据镜子里的情况,去摸自己的脸,试图对照着镜子里的胭脂位置,去抹掉胭脂。

这个研究看起来很简单,孩子能够认出自己了,但是在心理学上却是里程碑的大事情,因为 当孩子能够区分自己跟其他人是不同个体的时候,这是孩子心智发展中的关键一步,换句话说,只有孩子能够分得清楚“你我他”这个概念,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如何跟外部世界打交道,真正看待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所以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随着自己的心智发展过程,一定会逐渐地认清楚自己跟别人的不同,并且找到自己跟别人相似与互补的关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家也发现, 家庭育儿风格会很影响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形成路线,特别是在24个月以后到6岁前,孩子对自己认识度有多高,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把握多少,都受到家长价值观、评价和沟通方式的影响。

之所以过多的夸奖会让孩子内心膨胀,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自我层面上是夸大了孩子的自我意识。 如果孩子认为我=世界,或者世界围绕着我来转,那么在孩子的认识里,其实“他人”是不存在的,意味着别人的感受、心情、处境和形象不重要,这种不合理的内心构建,当然会给孩子将来适应社会造成很大的危机。

那是不是反过来就可以保护孩子呢?一点都不表扬和夸奖孩子可行吗?这也是错误的。因为同样的道理,当孩子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时, 孩子就会把真实的自己藏在镜子里,一言一行反过来是按照别人期待塑造的样子来做,这是消亡的“自我”,同样会让孩子没有办法真正发展出合理的自我意识。

基于科学研究的分析,我们更需要意识到一点,如果你想夸孩子,不想夸奖过犹不及, 那么一定要重视夸奖的度,以下 3个分寸我们可以做起来, 这样在孩子构建自我意识过程中,家庭的育儿风格才不至于拖后腿

1) 重视孩子行为与他人的连接

我之前分享过 我家俩孩子的手足矛盾 ,我说我让哥哥弟弟开始建立亲密关系,是从强化他们的“合作”关系开始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从Eric一出生就鼓励Joshua参与到照顾Eric的生活起居里,包括连换尿布,我都会让哥哥搭把手,在过程中我会跟两个孩子说这样子的话,

对哥哥:“哥哥你做的太棒了,谢谢你很贴心地帮弟弟盖上小薄被。”

对弟弟:“哥哥,你有没有注意到,弟弟也有帮你的忙哦。他那么乖地躺在床上,好方便你盖小被子哦。”

当时Eric才刚出生一个月不到呢,可是这些话也是我的基本态度,哥哥的“贴心”是相对于他的行为而言,而弟弟的“乖巧”也是为了合作得更好。

所以当赞美孩子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把孩子行为与他人的连接关系描述清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付出是对别人有帮助,而不是为了获得大人的评价。

2) 夸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这句话我们都听很多,做起来的关键点就是 在孩子获得成绩时,我们夸奖方向是怎么样的

如果孩子在停课不停学期间很积极地完成每一项在家作业,你很激动,于是你说: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会得到最好成绩的。”

这个便是过度的夸奖,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出类拔萃,举世无双,而忽略了自己积极、坚持学习这件事情本身的价值远大于“聪明的智商”。

所以更好的描述是:

“我喜欢你每天坚持规划时间来做作业,你的努力会有回报的。”

这个夸奖便是把重点放在过程上,通过夸奖孩子的努力,让孩子明白原来坚持是有价值的,努力比简单的结果和分数更有价值。

坦白说,夸聪明是最简单的,孩子也会期待父母夸聪明。像我家Eric作业做得勤快,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我“妈妈,我厉害吗?”孩子可能不懂“厉害”这个词的意思,但就觉得这是多么棒的一件事情,所以当孩子这么说时,更需要帮助孩子仔细梳理,厉害不是“你永远都是厉害的”,而是你所付出了什么,做了什么事情,总会有回报。

3)夸奖和鼓励要落到实处

好的夸奖和鼓励是需要细节支撑的,它需要我们“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的能力。

举个例子,孩子考试得了100分是一个点,但夸孩子这个点能否让孩子构建立体、全面的自我意识?答案是否定的,唯有“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才行。

夸孩子考试考了100分,不算线和面,但孩子发烧到37度还带病考试,是孩子为了结果付出的努力,那就是“线”,如果孩子在过程中已经经历了一些挫折和挑战,当你把这些挑战和挫折梳理出来后,那么你夸奖和鼓励孩子的“面”才会出来。

如果说:“太棒你了,你考了100分,做得很好!我相信你可以继续保持的。”

这是点,而且往往不会对孩子有多大的正面影响。

但如果说:“孩子,我很开心看到你没有放弃,这半个月里你努力备考,好几次小测成绩不理想但是你没有灰心,你知道错误并且积极去总结经验,我很开心看到你努力克服挑战的态度,你的努力显然也收获了回报。”

这便是面,你会让孩子明白,原来我的成绩是因为我努力所得,错误可以提供学习机会,而成功贵在坚持不懈。

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充分、立体、真实的自我,其实是每个人一生的难题。

不管如何,来自父母的夸奖和鼓励,始终是孩子非常重要的安全基地。

自信并不是坏事,孩子觉得自己能做成事情,自己是美好的,这是很重要的价值观。

但帮助孩子认识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需要我们有一双察言观色的眼睛,因为“对事不对人”、“重视过程和态度”、以及“把夸赞落到实处”,都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了解和用心程度。

不要用不切实际的夸奖,把孩子宠成一颗不切实际的心。把握好度,我们不会让夸奖跑偏,让孩子内心坚定、自信明理,是我们需要一起去努力的方向。

萌芽有话说

今天的稿子是在星巴克里完成的(虽然出了点意外,中午才把稿子发出来呜呜 ,我家Joshua昨天复课了,真正超级尴尬~早上8点上课11点下课,哪怕我送完Joshua上课后回一趟家,等于刚到家门又要去接孩子。昨天是送完哥哥然后去公司,结果弄完昨天的稿子发出去后,又得回去接哥哥。

所以今天决定了近期早上都在咖啡厅里码字,还可以休息一会。Eric拿着iPad是要继续做他的“停课不停学”的幼儿园作业,现场来个大合照,简单打个卡哈~▼

昨天的文章《我的鸡肋飘窗,拿什么拯救你》 引发了很多朋友对飘窗的讨论,哈~一些还真的是我没有意识到的地方,的确飘窗还蛮受环境影响的,如果容易沾灰、暴晒、潮湿,飘窗上的垫子反而容易成为污染集聚地,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尝试把飘窗改造成另外的形式吧,比如做成展示、收纳区等,把采光和通透这两点把关好,我想展示和收纳区也会很别具一格啊~

老房重装跟新房装修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毕竟受限于时间和精力,加上之前的旧物也得先断舍离才能换新,所以我整个速度都不会太快,我打算弄好一个区后再来跟大家分享我倒腾时的攻略,像昨天的200多张飘窗设计图也是我搜集过程中囤的,若你需要用的话,期待能给你提供多一些灵感啦~

好啦,我们明天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