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六世紀末犀角雕雙螭海棠形杯,尺寸:20釐米,成交價: HKD 10,760,000

犀牛角工藝最早始於我國的西漢時期,在經過了唐宋元三朝的不斷發展,直至明清時期發展了鼎盛時期,而使犀牛角真正意義上進入我國雕刻工藝的黃金時代則是在明末至清朝康熙年間這兩百多年的時間之間,在這段時期中,我國古代優秀的雕刻工匠們創作出了無數令人讚不絕口的犀牛角雕刻藝術品。

清18世紀犀牛角雕「荷葉」杯,尺寸:10.4釐米,估價:HKD 500,000 ~ 700,000,成交價: HKD 2,440,000

明清時期最爲常見的犀牛角雕刻工藝的造型爲犀牛杯,這是工匠們根據犀牛角本身天然的造型所創作出的一種工藝品。工匠們依託其角的造型,再在其表面雕刻出各式各樣的圖案以及鏤空的造型,還會在根據其犀牛角自身特點的不同,設計出玉蘭、荷葉、靈芝等多種造型的犀牛角杯。

十七世紀犀角雕「張鶱乘槎」器,尺寸:22.5釐米,成交價: HKD 9,040,000

在其做工方面,古代的工匠們還利用其陰線、陽線、鏤空等多種充滿技巧性的雕刻技法來美觀其外表造型,使得犀牛角雕刻工藝達到了繁中有簡、簡中帶繁美學創造,成爲了我國中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清初“六吉”款犀角雕秋園杯,尺寸:高10.5釐米;長17釐米,成交價: RMB 6,776,000

說起我國古代者犀牛角發展歷史,最爲關鍵的一個階段就是在明末時期,爲什麼這麼說呢?其原因是因爲對於唐宋及唐宋以前對犀牛角的雕刻工藝我們已經無法考究和探索了,畢竟所遺存下來犀牛角工藝品以及相關的歷史資料少之又少,但是對於我國明末時期的犀牛角雕刻藝術我們卻可以找到相關證明的資料。

清初犀角雕四季平安杯,尺寸:高19.2釐米,成交價: HKD 6,020,000

例如在我國世界級博物館—故宮博物館中藏有犀角玉蘭花果杯、犀角獸面紋杯等多種犀牛角工藝品,這些工藝品雖然說在紋飾的設計上、刀工的選擇上有着一定的不同,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從其造型上看出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

清18世紀犀角雕仿古「饕餮」螭龍紋杯,尺寸:18釐米,成交價: HKD 5,780,000

那麼對於明清時期的犀牛角工藝品我們該如何分辨出去朝代的不同呢?一、看其犀牛角的雕刻工藝屬於簡潔還是繁瑣。作爲犀牛角收藏者的我們,都知道犀牛角在古代是十分珍貴的東西,人們將犀牛角製作成各式各樣的工藝品也是因爲看中其自身所蘊含的藥理價值,這是犀牛角在早期出現出最爲主要的作用。

清十八世紀犀角雕「蒼林駿馬」圖杯,尺寸:寬17.1釐米,成交價: HKD 4,600,000

因此雕刻工匠們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都是儘可能的保證其材料的原始性,所以在其造型的設計上以及刀工的選擇上都是以簡潔明瞭爲主,而到了清朝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看一定的變化,人們不再滿足於簡潔的設計風格,而是希望其工藝品有更多的藝術觀賞性,因此在其雕刻設計上也是更加的繁瑣,具有創造性。

明末/清初十七世紀犀角雕「山水圖」杯,尺寸:寬15.3釐米,成交價: HKD 4,600,000

二、看顏色。不管是剛入門的小白收藏者還是老收藏家們,都知道大多數天然的犀牛角顏色爲褐黑色,當然也有一些少數的白色,但是因爲後期雕刻出的成品並不好看,人們也會將其染色爲其他顏色,但是由於明朝時期以簡潔的技藝爲主,因此更加容易暴露出犀牛角自身顏色不勻的缺陷。

清早期犀角雕胡星嶽款龍紋三足小鼎,尺寸:高10釐米,成交價: RMB 4,256,000

所以人們以染來增加其美感,但是到清朝時期,由於教課工藝的複雜化,工匠們可以將其犀牛角上顏色不均的地方給剔除,因此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加保留了犀牛角的原石顏色,以黑褐色、紅褐色爲主。所以作爲收藏者我也可以從其顏色上來辨別犀牛角產出的時代,以上就是小編對於明清時期犀牛角工藝品的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