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隨着張家無意挖出的六個銅盆,很多人都說可是挖到了石達開當年留下的寶藏。考古隊員於是展開了深入的調查,最終得知石達開母親的墓穴具體位置在裏耶民族中學的操場上,並且在修建學校的過程中,已經將石達開母親的墓穴剷平,結果並沒有發現任何寶藏。

湖南省龍山縣裏耶鎮一位姓張的農民在地裏耕種時挖到一件奇怪的東西,但泥巴難掩其耀眼的光芒,他心中一喜,於是馬上把它弄出來清洗乾淨,這才發現這是一個銅盆。

隨後,他又來到地裏繼續挖掘,結果再度喜出望外,竟一口氣挖出了六個銅盆。他把銅盆還回家後,家裏人都興奮不已,結果沒管住嘴,很快張家挖到六個“聚寶盆”的事在當地傳揚開了,村民紛紛跑來他家裏“鑑定”。

原來湖南省龍山縣裏耶鎮和歷史上一位重量級人物有關——清末太平天國起義的翼王石達開。翼王石達開自從天京事變選擇“出走”後,幾經輾轉,最終打算向四川進軍。

然而,出走後的石達開並不順利,可謂屢戰屢敗,當率部衆來到湖南省龍山縣裏耶鎮時,石達開的母親由於水土不服加上旅途的勞頓竟一前幾天不起,最終病死在了裏耶鎮。

石達開決定就地突如其來母親,他又擔心他走後當地村民對挖掘其母親的墳墓,於是在石達開母親入殮的前一天請來了所有的鄉紳對棺槨進行參觀,確保其棺木裏沒有值錢的隨葬品。村民雖然的確看到裏面空空如也。然而,當石達開走後,傳言石達開母親的墓中葬有巨寶的消息卻慢慢傳開了。然而,因爲當時石達開對村民有恩,而且他臨走時還留下大量財物給村民們用,於是他們感恩之下發誓一定守護好其陵墓,因此,儘管傳言很多,但因爲有村民的保護,沒有人敢對其陵墓進行挖掘和偷盜之舉。

光陰流逝,隨着時間的推移,石達開母親的墳墓卻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而隨着張家無意挖出的六個銅盆,很多人都說可是挖到了石達開當年留下的寶藏。因此,產生的轟動效應可想而知。

結果災難很快降臨了,這天夜裏,一夥蒙面歹人到張家,用刀棍逼迫張家人交出銅盆,張家人無奈之下只好將銅盆給了他們。

銅盆被搶,張家人很快報了警,警察在偵察破案時,考古人員也馬上趕到現場進行考察,結果在張農民所挖銅盆附近沒有新的發現。考古隊員於是展開了深入的調查,最終得知石達開母親的墓穴具體位置在裏耶民族中學的操場上,並且在修建學校的過程中,已經將石達開母親的墓穴剷平,結果並沒有發現任何寶藏。

而當地還流傳石達開的寶藏其實埋葬在裏耶鎮附近的燕子洞,這個傳說流傳已久。考古人員於是也展開調查,並準備對燕子洞進行挖掘,然而考古隊在燕子洞挖掘數米深後很快就心灰意冷了,因爲裏面出現了大量堅固的岩石,於是推斷地下不可能埋藏寶藏。於是考古隊只好另找線索。

這時,村裏有人透露出一個驚天祕密,當地的李有明曾寫過一篇有石達開埋藏寶藏的古文,他對寶藏知識知道很多。考古人員於是找到了這位叫李有明的村民。

李有明在考古人員不斷做思想工作終於道出一個驚天祕密。原來,他年輕時結識了一位叫王雲舍的老鄉,這個王雲舍曾當過國民黨士兵,一次,王雲舍奉命和戰友們去偷挖石達開的寶藏,結果就在挖開寶藏的那一刻,洞裏出現了一股迷煙,王雲舍等一行人被嚇壞了,選擇了落荒而逃。

考古隊在李有明提供的線索下,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當事人王雲舍。

王雲舍卻指認石達開寶藏的所在地是一個叫安順場的地方。

然而,當王雲舍領着他們再度到安順場時,王雲舍的臉色驟變,原來現在的安順場和王雲舍記憶中的安順場已有天壤之別,除了當地那顆800多年的大榕樹還在,早已大變樣。

好在王雲舍根據記憶,還是大致找到了寶藏所在的位置。考古人員於是根據王雲舍的判斷,在當地碾坊附近進行了深度探測,探測的結果令考古人大喜,地下有有大量金屬物質。然而,當考古隊員進行挖掘後,很快又失望了,因爲裏面挖出的是一個廢棄水電站基柱。

考古隊在反覆地找尋之後,依然沒有找到石達開寶藏所在地。

看來,石達開寶藏之謎還需要時間來解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