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這種說辭,顯然是爲強盜行徑遮掩,儘管大清王朝採取了對龍興之地封禁的策略導致了海參崴在內的東北地區人口稀少,但事實上作爲統一的王朝,清朝在這裏設置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機構與管理制度,當時的海參崴便歸屬於吉林將軍轄下。而對於這段並不光彩的侵略史,當時沙俄的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的一席話頗有代表意味:這羣中國人主要是流放的犯人或亡命至此(指海參崴)。

海參崴,現在的名稱喚做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意爲“東方統治者”、“征服東方”。作爲俄羅斯遠東地區最重要的城市,它也是俄羅斯在太平洋地區的最重要的港口。地理位置、政治、經濟地位顯赫。那麼,作爲一座曾經屬於我國的城市,海參崴又是如何離開祖國懷抱的呢?對此,俄羅斯的教科書上,又是如何記載的呢?

作爲女真部聚居地的廣大東北地區,在明朝末年原本分爲野人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三部,隨着努爾哈赤領導下的建州女真崛起,逐步統一女真各部;並且伴隨着明王朝內部愈演愈烈的農民起義、極端氣候,在1644年順治帝時,大清實現了入主中原的目標,隨即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秩序。但是在女真(滿族)部入關之後,由清朝對東北包括長白山等龍興之地的“管制保護”, 陵一方面又受制於氣候上的劣勢,也造成了東北地區地廣人稀的局面,而海參崴這種狀況更甚。在和平年代,這種邊地的空虛並無大憂,但隨着沙皇俄國的侵略觸角進一步延伸,對於東北亞地區的覬覦,也促使沙俄展開對廣大東北地區的掠奪。趁大清王朝內亂之際,沙俄佔領雅克薩城便是明證,但隨着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後的勝利之勢,大清很快便取得了優勢地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對於海參崴等地的歸屬權,也明確了它的歸屬,毋庸置疑是屬於清朝的領土。

但是國與國之間,更多的是以實力說話。隨着沙俄工業革命展開後實力的增長,而大清王朝的固步自封,實力異位之下也便有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的簽訂。1858年,藉助第二次鴉片戰爭,沙皇俄國逼迫清政府簽訂了《璦琿條約》,條約規定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爲中俄攻關,自然也包括海參崴。其實質上,也爲沙俄謀取海參崴在內的廣大地區起到了試探作用。1860年,沙俄終於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北京條約》簽訂。包括海參崴在內的廣大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全部歸於沙俄之手。

如此之下,海參崴便有了符拉迪沃斯託克的稱呼。而對於這段並不光彩的侵略史,當時沙俄的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的一席話頗有代表意味:這羣中國人主要是流放的犯人或亡命至此(指海參崴)。他們以撈海帶、海蔘,採集人蔘,打獵和淘金爲生”。也就是說,沙俄認爲是俄國人發現了無主之地的海參崴,因此海參崴歸屬俄國也是無可爭議的。但這種說辭,顯然是爲強盜行徑遮掩,儘管大清王朝採取了對龍興之地封禁的策略導致了海參崴在內的東北地區人口稀少,但事實上作爲統一的王朝,清朝在這裏設置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機構與管理制度,當時的海參崴便歸屬於吉林將軍轄下。

當然我們也要承認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的決定性因素,而在此消彼長的一方,海參崴的被迫割讓便是明證。那麼俄羅斯教材上又是如何記載的呢?作爲沙俄之後、蘇聯之後的承繼者,俄羅斯教材上事實上也與沙俄探險家普熱瓦爾斯基的話語、態度如出一轍。其書中甚至還將海參崴作爲探險家們在地理大發現下的產物,至於如何強迫奪走海參崴之時則一蓋未提,讓人憤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