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朝與北元的嶺北之戰,就發生在四個人身上:明朝的朱元璋、徐達,北元的君主和擴廓帖木兒。朱元璋回覆徐達說:擴廓帖木兒只是朔北走投無路的窮寇,滅亡是早晚的事情,現在是烏合之衆逃亡到大漠,以死自衛。

我們說到李文忠打進應昌,活捉了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的皇后、妃子、宮女、皇子買的裏八剌等,與朝廷的大官、衛兵,還繳獲了十五顆宋元兩朝的玉璽與金印。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向着和林(今蒙古國中部鄂爾渾河上游)的方向逃走。李文忠帶了騎兵追,追到北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右翼北索博日嘎蘇木古城),一看追不上了就回師,經過興州(灤平縣西南)與紅羅山,收降蒙古軍民五萬多人。李文忠回到京城奉獻捷報,被朱元璋授爲曹國公。

此次北伐從殲敵和降敵的人數看,徐達都超過李文忠許多,而且徐達殲滅的是擴廓帖木兒(王保保)部的精兵,李文忠所殲的是元主部,多非戰鬥人員。徐達不僅完成了此次作戰的目,消除朱元璋最爲擔憂的王保保,無疑徐達應該立下了首功,哪怕是在圍殲對方主力過程中,所部多有損失。但是在朱元璋眼裏:“文忠功最!”

朱元璋之所以 “偏心”的認爲李文忠的功勞居於徐達之上,是俘獲了元昭宗的次子買的裏八剌,有了這張牌,或許能達到招降北元的政治目標。數月後,朱元璋派出使者,給愛猷識裏達臘送去一封信。信中的口氣非常委婉,介紹了明朝招降的優待措施,他向元昭宗表示:你只要派遣使者朝貢,我可以讓你安心地在明朝邊境牧馬,我可以成全你成爲大漠地區的一邦之主,號令其他部落。朱元璋對北元的如意算盤,和徐達等前線將領所想,有着本質的差別。朱元璋對北元的基本政策是從政治出發,軍事打擊只是實現政治目的的手段,一旦北元派使臣來朝貢明朝,邊境線上雙方的和解,便成爲他鄭重的承諾。

徐達等人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是職業軍人,軍人的事業在戰場。只要敵手存在一天,軍人就要枕戈待旦,哪怕針對潛在的對手、潛在的威脅。不過,軍人也有一個通病,那就是在獲勝之後,往往流露出驕傲輕敵的情緒,那種浮躁的、急於求成的立功心情,很可能爲下一步作戰,埋下失敗的伏筆。

朱元璋對北元的政治招降沒見到絲毫效果,由於軍事手段過於軟弱,北元的殘餘勢力又死灰復燃,重新集結起來,給明朝的北方邊境造成了很大壓力。尤其是擴廓帖木兒的實力膨脹,引起了朱元璋心中很大的不快。在元軍所有的將領中,朱元璋最看中擴廓帖木兒,只是由於多次勸降未果,成爲朱元璋心頭的一大遺憾。

有一次朱元璋和羣臣聊天,突然問大家:你們說,天下誰堪稱奇男子?衆人答道:常遇春統兵不過萬人,卻能橫行無敵,這是真正的奇男子!但朱元璋略帶遺憾地否定說:常遇春雖然是人之豪傑,但畢竟爲我所得,成爲我的臣下。我始終不能讓擴廓帖木兒俯首稱臣,他纔是真正的奇男子。

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朝與北元的嶺北之戰,就發生在四個人身上:明朝的朱元璋、徐達,北元的君主和擴廓帖木兒。起主導作用的是朱元璋,給朱元璋迎頭一擊的,就是他格外青睞的擴廓帖木兒。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徐達代表諸多前方將領,主動向朱元璋請戰,要求再次打擊擴廓帖木兒。徐達說:現在國內形勢已經安定,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平穩。在陛下的號召下,許多蒙古部落的人不斷來降,只有擴廓帖木兒這員悍將,還在邊境騷擾不停。根據偵察,他現在在和林一帶活動。我願意和前方諸將,率領一支軍隊,一鼓作氣將他們徹底消滅。

朱元璋回覆徐達說:擴廓帖木兒只是朔北走投無路的窮寇,滅亡是早晚的事情,現在是烏合之衆逃亡到大漠,以死自衛。如果把他們逼急了,有可能逞困獸之鬥,現在出兵時間不好,暫時放一放吧。徐達和前方大將堅定地向朱元璋表示:擴廓帖木兒奸詐狡猾,只要他在,終究是大明邊境的嚴重隱患;多少年來,他一直與大明爲敵,侵略騷擾不斷,前兩年被我們擊潰。現在趁他兵力不足,羽翼未豐,我們應該一鼓作氣徹底消滅他,絕不能聽之任之養癰爲患,也只有趁着現在消滅他,才能永靖大漠。

朱元璋最後同意出兵。無論是朱元璋還是徐達,誰都相信馬上到來的這場戰爭,將只會是勝利,只是勝多勝少的問題。在大明陣營中,只有一個人還能保持謹慎態度,他就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謀士劉基。劉基曾經多次告誡朱元璋:千萬不可對擴廓帖木兒輕視。朱元璋也不曾輕視過擴廓帖木兒,所以當徐達表示只要帶十萬人馬就足夠的時候,朱元璋又謹慎地命令他再加上五萬人馬,而且要求兵分三路。

正月二十七日,朱元璋便命徐達爲徵虜大將軍,以主力人馬出中路;曹國公李文忠爲左副將軍,出東路;宋國公馮勝爲徵西將軍,出西路。各率兵五萬人,三路並進,中路出雁門,揚言趨和林而實遲重,吸引敵人至近邊決戰,最後必然會擊破敵人;東路由居庸出應昌,再次奔襲元廷,以掩其不備,必有所獲;西路由金蘭趨甘肅,以爲疑兵,讓敵人摸不清虛實,從而起到迷惑和牽制之效,以配合中路。命令下達之時,朱元璋同時戒告:“卿等立請北伐,志氣甚銳。然而,古人有言,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現在,兵出三路,但戰法應各有側重。大將軍的中路要揚言直趨和林,但不可急於直奔和林,而應緩慢進軍,重在引誘元軍出戰,從而殲滅之;左副將軍出東路要神速,出居庸關後經應昌直趨和林,出其不意,掩其不備;徵西將軍的西路軍,出金蘭直趨甘肅,以疑元軍,使其不知所向。卿等要益思戒慎,不可輕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