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餘還有,“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日本第一武士”真田信繁,“獨眼龍”伊達政宗,“西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日本張飛”本多忠勝,“鬼石曼子”島津義弘,“鬼加藤”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九鬼嘉隆、小西行長、來島通總等,名氣都很大。所以,武田信虎只得班師回甲斐國。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1573年5月13日,日本戰國第一名將武田信玄病逝

日本戰國時代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的這段歷史。也就是自1467年到1600年或1615年,相當於我們的明朝時期。戰國時代的稱謂最早出自甲斐國大名武田信玄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篇即寫道“天下戰國之上”。因武田信玄酷愛中國兵法,便把中國的戰國名稱直接套用在日本,以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

日本的戰國時代,在其歷史上是個名將輩出的時代,大致列舉一下,最強的三個當然是被稱爲戰國三傑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其餘還有,“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日本第一武士”真田信繁,“獨眼龍”伊達政宗,“西國第一智將”毛利元就,“日本張飛”本多忠勝,“鬼石曼子”島津義弘,“鬼加藤”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九鬼嘉隆、小西行長、來島通總等,名氣都很大。

我們今天說說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爲“戰國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甲斐國屬東海道,俗稱甲州,爲日本戰國時代爲武田信玄所統治,現在稱爲山梨縣。甲斐由於山多平地少,四面羣山環抱,農產品匱乏,交通不便。武田信玄爲國主時,在境內大力發展水利工程,發展農業灌溉。並且邀請礦工開採境內金礦山,得以富甲天下,增強國力。但困難的土地孕育了精強的士兵,而且從平安到戰國時代,這裏一直是名馬的產地,以上都是成爲軍事國家的前提。

武田信玄於大永元年(1521年)十一月三日出生,他的母親是甲斐豪強將領大井信達的女兒,史稱大井夫人。他的父親武田信虎是甲斐守護。14歲就繼承了家督之位,他憑着過人的勇武和策略,很快平息了家族內亂和豪強叛亂,向外擴張之路,通過不斷的武力征伐和聯姻的手段,最終實現了甲斐國的統一。武田信玄出生的時候,武田信虎正率領軍隊攻打福島軍。聽到兒子出生的消息,武田信虎爲求勝利,就給兒子取名勝千代。也許是沾了他的好運,武田信虎大勝而歸,因此武田信虎對他相當疼愛。然而,幸福的時光隨着弟弟武田信繁的到來,戛然而止。據《甲陽軍鑑》中記載,武田信玄長到13歲時,看中了武田信虎的坐駕,於是派使者去索要。武田信虎對使者說,到武田信玄14歲時,就把歸家督纔有資格繼承的御鎧、御旗等都給他。使者於是將武田信虎的話告訴了武田信玄。誰知武田信玄不甘心,又打發使者找武田信虎要馬。武田信虎很不高興,認爲武田信玄現在就要奪他所愛,簡直是大逆不道,氣得一度要廢長立幼,改立柔順聽話的武田信繁爲繼承人。

天文二年(1533年),武田信玄與上杉朝興的女兒政治結婚,不久後妻子病死。天文五年(1536年)七月,由今川義元牽線說媒迎娶了左大臣三條公賴之女爲正室(三條夫人)。接着武田信玄元服(成人儀式),受當時的將軍足利義晴賜予“晴”字起名爲晴信。

武田晴信有着過人的軍事才能,在他15歲時,他隨武田信虎率8000餘人攻打信濃國的海野口城。由於對方頑強抵抗,武田信虎攻了一個月還沒能攻下來,反而隨着天氣越來越冷,再加上糧草不足,形勢非常嚴峻了。所以,武田信虎只得班師回甲斐國。武田晴信作爲殿後部隊最後撤退,但他在撤退當夜又帶着300餘人偷襲了海野口城,由於城內士兵疏忽大意,他一舉奪取了城池。隨後他並未久留,而是抓了守城的大將,返回了甲斐城。儘管武田晴信幹得漂亮,但是卻讓武田信虎對他起了防備之心,甚至打算把他流放。幸好在緊要關頭,武田晴信的正室三條夫人生下了武田義信,由於嫡長孫的緣故,武田信玄才逃過一劫。

武田信虎窮兵黷武,他爲了支持打仗的費用,不斷增加稅收,實施暴政,致使百姓愈發貧窮,因此百姓怨聲載道。在武田信虎出任國主的35年中,幾乎有一半時間都在鬧災害,導致農作物連年歉收。可是身爲家都的武田信虎不但不開倉賑糧,並頒佈德政,還堅持舉兵攻打信濃。於是一些家臣對武田信虎極爲不滿,密謀擁護武田晴信繼承家督之位。1541年,武田信虎帶着4名側室去探望嫁給了駿河國今川義元的女兒。他剛離開,武田晴信聯合家臣奪取了家督之位,禁止武田信虎歸國,而且給今川義遠寫信,請求他善待武田信虎。武田信虎走了趟親戚,結果竟被兒子篡了位。不過在武田晴信繼位後,甲斐國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因此武田信虎這才轉變了對武田晴信的態度。1559年,武田晴信出家,法號是德榮軒信玄,後被簡稱爲武田信玄,其實他的本名仍是武田晴信。

武田信玄一生開拓領地,除了織田信長能與之匹敵的也唯有毛利元就。武田信玄從十六歲上戰場後,比較大的戰鬥大約打了八十場。在這些戰爭中,只有三次是武田信玄被迫防衛的,其餘都是進攻,其中攻城戰就佔了四十八次。武田信玄的攻城手法,是以強攻、困城爲主,有時爲了一座城池甚至要付出幾個月以上的時間,不攻陷就決不退兵,這一點與《孫子兵法》攻城爲下的主張是大相徑庭的。但他也使用過孫子倡導的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武田信玄的用兵方略是啄木鳥戰法,就是模仿啄木鳥捉蟲時敲擊樹的背面,然後在樹的正面等蟲出來,即聲東擊西加以逸待勞。武田信玄之用兵方略與爲政之道在日本戰國史上留下極具影響的一筆。

天正元年四月十二日(1573年5月13日),武田信玄在信濃國駒場(今長野縣下伊那郡阿智村)病逝,享年53歲。得知武田信玄之死,上杉謙信痛哭三天,說失去了一生的對手,決心終生不再與甲斐爲敵。武田信玄的兒子武田勝賴一直跟德川家康、織田信長征戰,擴張了領土。最後武田勝賴還是敗給織田信長,在武田信玄去世九年後(1582年),一族人全體自盡,武田家就此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