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曾經有外國人佔領了滿清的一個軍火庫,發現了裏面的大量先進武器。那人們就不禁要問:有這樣精良的武器,爲何清兵還用砍刀?但是事實上,清兵用砍刀對抗八國聯軍,那是在拍電視,實際在當時和八國聯軍交戰的主力部隊,都是槍炮裝備,有的軍團甚至可以說是裝備精良,比之八國聯軍不逞多讓。

維新派雖然失敗,但是清廷在這個時候已經感覺到組建新式軍隊的迫切,所以在清廷的配合下,許多軍隊開始配備國外進口回來的軍備,有些甚至是比較先進的軍事裝備。比如聶士成手下的部分軍隊,就裝備了德國製造的精良武器,比如很有名氣的毛瑟槍。這些軍隊配備的武器,火力猛,子彈發射速度快,確實可以和列強一腳高下。但是兵器雖好,確是陸軍用的,而主政的李鴻章,卻一生都在追求着打造一支優秀的艦隊。所以不管是槍還是炮,可能都不如一艘堅挺重要。更讓李鴻章感覺到難受的是,極強的子彈消耗速度極快,他感覺到這是極大的浪費,所以後來交戰的時候,丹藥不夠充足是失敗的一個原因。

八國聯軍攻打我國的時候,所用大炮一共是83門,總兵力只有不道15000人,而我軍戰敗後被繳獲的物資如下:

大小口徑的大炮138門,其中有一部分還沒拆封。各式機關炮114門。另有槍支3萬。這是繳獲的戰利品,另外戰場上損毀的兵器數量未知。

除了大興購入大量新式裝備外,滿清雖然給人留下了腐朽無能的印象,但是在李鴻章等人的引導下,國內還是興建了部分軍火生產線,不光是彈藥,就連一些國外的槍支大炮,這裏都能仿製出來。經過幾年的運作,就連一些二線三線的部隊,也是有了一定數量的槍支配備的,所以完全不會出現清兵用刀和敵人子彈硬上的局面。別說路途遙遠的八國聯軍,就連近在咫尺的日本人,他們在甲午戰爭的時候,每個士兵才能配備八顆子彈,而清兵的配置堪稱豪華,庫房裏面的子彈堆積如山。

聽起來滿清的軍事力量強大,那爲何還會戰敗?其實,有兵器是一碼事,會用兵器是另一碼事,能不能用得上,也是一碼事。

清兵裏面有的是旗人,旗人按照規定,不許耕種,必須坐喫官府發放的糧餉,於是多年過後,旗人都成了一些只會玩樂的人。而招攬的漢族士兵,又都是倉促之間任用,許多人都是些流民、煙鬼,哪裏能打得了仗,這些人一旦見了敵人厲害,直接就跑了,所以花許多錢買的裝備,最後都送給了外國人。這種沒有士氣的軍隊,根本無法在戰鬥中取勝。

另外受到滿清歷代宣傳的思維,人們還是重視弓箭,槍炮雖然厲害,卻並沒有多少人懂,用火器打仗,和用冷兵器打是完全不同的方法,滿清的士兵除了沒有士氣,更不夠專業,所以纔會被敵人打敗,並不是輸在武器配製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