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就在這危急時刻,一位名叫宋育仁的四川籍書生,卻祭出一條奇計——招募洋兵,將戰火燒向日本本土。之後,宋育仁又與身處澳洲的北洋水師舊將——英國人琅威理取得了聯繫。

《孫子兵法》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戰爭,講究的就是出奇制勝。在旁人看來冒險的戰法,反而有逆轉乾坤、反敗爲勝的神奇效果。

甲午戰爭時,清軍在日軍的猛烈攻勢下屢戰屢敗,日軍的兵鋒已經離山海關越來越近,已經有攻入北京之勢。而就在這危急時刻,一位名叫宋育仁的四川籍書生,卻祭出一條奇計——招募洋兵,將戰火燒向日本本土。若非慈禧太后阻止,中國或許已經將戰火燒向日本本土,而甲午戰爭的局勢或許也將因此逆轉。
宋育仁,是四川籍洋務派官員。1894年,宋育仁以參贊的身份,隨中國駐英大使龔照瑗出使歐洲。在歐洲期間,宋育仁銳意考察和研究外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情況,接納社會名流,還經常出入英國議院、學校、工商各界,寫成《采風錄》四卷,介紹西方的政教、風俗,進一步闡釋和豐富了他的維新變法思想。
甲午戰爭爆發後,遠在歐洲的宋育仁時刻關注着祖國的戰事。一開始,宋育仁以爲日本不過是綽爾小國,不足爲慮。誰知真到了戰場上,中國海陸軍連連失利。先是中國陸軍兵敗平壤,導致日軍殺過鴨綠江,把戰火燒向中國本土。其後在黃海海戰中,北洋水師又遭日軍重創,被擊沉五艘戰艦。

聽聞此消息,宋育仁心急如焚,幾次都想辭去職務,回國參戰。但不久後,宋育仁結識了一名名叫哈格雷夫的英國海軍退役軍官。哈格雷夫聲稱,可以由哈格雷夫、龔照瑗以及洋行三方立約,舉借鉅債,組建一支完全由洋人組成的海陸軍,並用這支軍隊直接攻打日本本土。這樣做,就可以規避英國在中日之間中立的條款。
事實上,宋育仁早就想以一支奇兵攻打日本。相比於中國,日本國土狹小,常備軍不過6萬,且大多投入戰場。日本本土的守備,十分空虛。只要派兵攻佔日本港口長崎,就可以釜底抽薪、上屋抽梯,直接逆轉甲午戰爭形勢。
但是,這件事決不能告訴膽小怕事的龔照瑗。因此宋育仁等龔到歐洲大陸公幹之機,立即着手展開行動。

不得不說,宋育仁雖然只是一個書生,但是執行能力極強,他首先利用一位名叫夾富士的美國退役海軍上尉。在與夾富士的交談中,宋育仁詭稱自己是清朝全權密使,專門負責在國外組織僱傭軍。若夾富士能幫助清廷採購兵艦,阻止僱傭軍,清廷必有重謝。
而夾富士不知是計,於是他利用自己的私人關係,從南美智利、阿根廷聯繫到5艘戰艦,10艘魚雷艇。之後,宋育仁又與身處澳洲的北洋水師舊將——英國人琅威理取得了聯繫。
琅威理本是北洋水師總教習,深受士兵們尊敬。由於受到劉步蟾的排擠,琅威理憤而去職。然而對於北洋水師,琅威理仍頗具感情。因此當宋育仁請求他在澳洲招募水兵,琅威理欣然同意。很快,琅威理並在澳洲召集了2000多名士兵。

與此同時,宋育仁與美國退役海軍少將夾甫士、 英國康敵克特銀行經理格林密爾等商定: 由中國與康敵克特銀行立約借款 200 萬英鎊, 另戰款 100萬英鎊,以支付兵船購買費用。
就這樣,宋育仁空手套白狼,將這支外籍徵日遠征軍的裝備、人員、資金全部備齊。不得不說,宋育仁真是罕見的奇才。之後,這支遠征軍聚集於菲律賓,由琅威理指揮,託名澳大利亞商團,以保護商隊爲名,準備出征長崎與東京。
可以想象,這支軍隊雖然規模較小,但在防備空虛的日本,一定有如無人之境。然而好巧不巧,就在軍隊準備出發之時,龔照瑗卻回來了。而宋育仁的計劃,自然也不可能瞞過他。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副手竟然做到這種地步,不僅聚集了一支軍隊,還借了他一輩子也還不了的債。與此同時,用這支軍隊橫跨三大洋,攻打日本本土,本就是十分冒險的行爲。贏了還好說,萬一喫敗仗了呢?

於是龔照瑗緊急向清廷發了封電報,說宋育仁“妄生事端”。電報到了慈禧太后手中,這名女獨裁者也認爲,宋育仁真是沒事找事。況且此時,北洋水師已經在威海衛全軍覆沒,清廷已然準備和日本媾和了。
就這樣,宋育仁的計劃胎死腹中,宋育仁因“潛師謀廢”,敗局已定,只能“撫贗私泣,望洋而嘆”,着實傷心了很久。在回國途中,他寫成了《借籌記》,詳詳細細地記了這事的經過, 以表壯志未酬之情。
那麼宋育仁的計劃真的不可能成功嗎?未必!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時,以色列也是屢戰屢敗,面臨亡國的危局。結果以色列名將沙龍率領一支奇兵殺入埃及本土,切斷埃及軍隊與本土的聯繫,直接逆轉了戰局。若非慈禧太后阻擋,宋育仁的軍隊成型,中日戰爭的結局或許還是一個未知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