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北宋都城開封

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的經濟中心是從黃河流域逐漸轉移到江南地區的,這一進程從東晉時期開始,直到北宋時期才正式完成。而自此之後,中國南方的糧食產量和經濟發展就遠遠超過了中國北方地區。

而之所以北宋時期可以被視作是這一過程的重要節點,主要是因爲北宋時期中國北方部分土地落入了遊牧民族之手,因此中原地區一直面臨着較大的軍事壓力。而且當時南方的人口也遠遠超過了中國北方,江南地區的農業技術也得到了顯著提升,這都讓南方成爲了中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而北宋之所以將位於平原之上的開封作爲自己的都城,也是因爲其有着漕運之便,能夠得到南方運來的糧食。

中國北宋疆域圖

不過與之相反,在北宋時期南方百姓的生活條件反而比中國北方的百姓更加糟糕,在中國南方的部分地區依然存在着農奴制,而且在南方的大部分區域,還存在着殺嬰的現象,而人們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爲了節省生活中的支出,維持其他人的生存。而之所以南方的百姓會出現這樣生活難以爲繼的現象,主要是因爲當時南方的貧富差距問題太過嚴重。

北宋時期的農民


北宋早期中國南方普遍存在的農奴制度

在中國的政治制度發展史上,歷史學者們普遍將西周的建立視爲中國奴隸制社會結束的標誌。在當時隨着井田制的推行,中國國內的農民們都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那種沒有自己資產完全依附於奴隸主的奴隸也暫時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

但是隨着周朝天子在諸侯之間的影響力逐漸下降,周朝的分封制度逐漸出現了鬆動,在全國各地內逐漸出現了土地兼併的現象。而這也就意味着地主階級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爲了新興的貴族。而在地主們進行土地兼併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自耕農階級失去自己的土地,成爲地主的佃戶,但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國內的佃戶的人身自由還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因此他們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奴。

周代建立者周武王姬發

而且當時這些地主階級在政治界中的地位還並不尊崇,傳統的士大夫貴族階級依然把持着朝中大權,他們對於這些新興的貴族採取了打壓的策略,因此當時土地兼併的現象還是受到了一定的抑制的,這也讓中國境內沒有出現大範圍的農奴制復辟。

而在此之後隨着君主集權制度的確立,以及門閥政治的影響,讓國家的土地資源大多被國家所控制,而土地兼併的問題也都集中在官僚士大夫階級之中,這些人作爲國家中的真正貴族,並不會對於自己佃戶的自由加上太多的限制,因此農奴制也一直沒有產生抬頭的現象。

不過隨着五代亂世的到來,中國國內的士大夫階級受到了朱溫等軍閥的屠戮,這讓國內的政治局勢以及社會資源被重新分配。在之前一直被官僚士大夫壓在下面的地主階級有了崛起的趨勢,而在經濟發展相對較好的中國南方區域,地主階級的影響力就更大了。

東晉時期的門閥官僚

一方面這裏相對遠離中國的政治中心,這讓當地的地主很難受到國家政府的有效管制,在中國古代,政府都是十分反感土地兼併的,因此只有在政府控制力相對較弱的地方,地主階級才能快速興起。

而在地主階級興起的同時,中國南方地區在北宋早期也正在經歷着大規模的人口遷入,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中國南方人多地狹的問題也就逐漸暴露了出來。而當時由於土地資源有限,因此大量的自耕農並不能通過農業耕種來養活自己,只能通過借貸維持生計。而北宋時期的高利貸利息十分驚人,百姓們根本無力償還,最後只得變賣土地成爲佃戶,失去其自由民的身份。

舊時的高利貸字據

可是當時南方的地主們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佃戶,因此有大量的百姓會在失去土地之後成爲流民。在北宋中後期隨着手工業的發展,這些人還可以成爲手工作坊中的工人,而在北宋初期他們卻無處可去。

與此同時這樣的情況還在佃戶之間造成了惡劣的競爭,給了地主階級加重剝削佃戶的機會。於是他們向佃戶收取十分高額的地稅,佃戶們害怕失去工作的機會也只能敢怒不敢言。在這樣的壓迫下,佃戶們的生活也逐漸變得難以維繫,因此他們只能走出最後一步,那就是出賣自己的尊嚴成爲地主的農奴。

在北宋時期農奴和佃戶的區別還是十分明顯的,當時農奴可以被當做商品來進行交易,可以被地主隨意拿來抵債,而且其子女在出生之後也會直接成爲地主們的奴隸,這也是農奴們最顯著的特徵,那就是他自己和他的家人都再也沒有自由可言。

中國古代佃戶

也許此時有人會說這只不過是被壓迫較慘的佃戶,並不是真正的奴隸。但是在宋仁宗在位的時候,北宋政府曾經頒佈詔令要在中國南方出臺相應的政策來對地主進行管制,讓他們將自由還給手下的農奴,之後凡是有人要離開不得強加干預,否則地主將會受到官府的懲罰。這個詔令在《宋會要輯稿》中有如下記載:

"十一月,詔江淮、兩浙、荊湖、福建、廣南州軍。舊條,私下分田客非時不得起移,如主人發遣,給與憑由,方許別住。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後,客戶起移,更不取主人憑由,須每田收田畢日,商量去住,各取穩便,即不得非時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攔佔,許經縣論詳。"

宋仁宗趙禎

從宋仁宗的特殊關照來看,當時南方的奴隸制其實是十分普遍而影響深遠的,而這也讓中國南方百姓的生活狀態變得十分糟糕。而與此同時在中國的西南地區,有一種特殊的農民叫做"旁戶",其地位與職能與江南地區的農奴也十分接近,而在北宋初年的時候,旁戶中的李順等人就發動了叛變,由此也可見當時農奴受到壓迫之殘酷與其存在之普遍。

失去土地的流民

北宋時期南方殺嬰現象的盛行與南方百姓生活的困頓

中國文化是一種以家文化爲本源的文化類型,在中國古代的時候這樣的理念對國民的影響更加深刻。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中國百姓對於先祖十分敬畏,對於家族的延續也極爲看重,因此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人們往往將人丁興旺視爲家族發展的前兆,除非遇到極特殊的情況,否則都不會輕易放棄新生的嬰兒。

人丁興旺的古代家族

不過在北宋時期,中國南方的許多地區都出現了殺死新生兒的現象,這樣的情況從當時北宋政府發佈的文件中就能看出來。在當時北宋政府多次發佈詔令,嚴禁南方百姓殺死嬰兒,一旦發現就要處以極爲嚴厲的懲罰。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大量南方百姓殺死自己的孩子呢,筆者認爲這主要是因爲當時中國南方的百姓大多數生活貧苦,無力撫養孩子,並且他們對於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有着近乎固執的堅持。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一個新生的嬰兒會給普通的家庭帶來什麼,在北宋時期,一位新出生的嬰孩意味着你的家中多了一個新丁,而當時政府的部分稅賦是按照人丁的數目來計算的。這位新生的嬰兒就意味着這家可能要承擔更多的稅負。雖然按照正常的規定來說,這樣的嬰兒是不應該被計算在內的,但是在北宋年間地方官員在收取田稅的時候經常私自加徵,這個嬰兒就相當於給官吏留下了口實,有可能給家庭帶來更大的壓力。

官員向農民收取田稅

而且如果要照顧這個嬰兒,那麼這個家庭中至少要損失一個勞動力,這對於當時生活艱難的百姓來說很有可能是無法承受的,於此同時這位嬰兒的存在也會加大這個家庭口糧的消耗,雖然這些消耗可能並不多,但也有可能是壓垮一個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爲了減少家庭的支出並避免被徵收更多的稅賦,他們只能選擇殺死這些嬰兒。

而與此同時,在當時中國南方的部分地區,尤其是福建一帶,在婚喪大事上的支出是十分高昂的,因此每留下一個嬰兒,就意味着這個家庭要爲這個孩子之後的婚娶準備一筆不菲的錢財,而這部分成本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承擔的,這也是他們會殺死孩子的原因之一。此事在《宋會要·刑法》中有如下記載:

"福建愚俗,溺子不育。……究其弊源,蓋緣福建路厚其婚葬。至如殯葬……供祭羅列,焚獻之物,創新繒帛。里閭之間,不問知識,盡行送禮。不顧父母具存,藏凶服以待送葬之用。利赴兇齋,意在所得,使遭喪者所費浩瀚。"

盛大的宋代婚禮

而且在北宋時期,中國南方的百姓們大多崇信佛教,他們會拿出很大一部分收入用於宗教事宜,這也讓他們的生活成本顯著增加,而這也是他們無力撫養嬰兒的原因之一。

而且當時中國南北方的家庭組成模式也有一定的差別,自從東晉時期開始中國南方的家庭就逐漸從大家庭分化成爲了小家庭,這與南方較少的耕地與相對安定的發展環境有一定的關係。而北宋時期中國南北方在家庭模式上的差異依然存在,因此一個嬰兒的降生對於南方家庭的影響要明顯大於對北方家庭的影響,這也是在這裏會出現殺嬰現象的原因。

建於北宋時期的寺廟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看出北宋時期的南方百姓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他們承擔着十分高昂的田稅,而且由於地方習俗的原因,他們在婚娶,宗教祭祀等事情上也有較高的支出,這讓他們的收入僅僅能夠維持生存,根本無力撫養新生的嬰兒,因此只能將他們殺死,這實在是一出人間慘劇。

經濟發達的南方百姓生活較差的原因

我們知道在北宋時期中國南北方的經濟發展是十分不平衡的,當時中國北方剛剛從戰爭中恢復,而且當時北方的人口是遠遠少於南方的,這讓南方的農業生產量遠遠高於中國北方。而且在當時的南方地區還出現了新的農具和生產技術,讓南方的生產力迎來了更好的發展。

可是在這種發展的背後,卻是土地兼併現象的日趨嚴重,在當時中國南方的地主階級擁有了大量的土地,並且他們對於佃戶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剝削,這讓他們積累了大量的商業資本。而這些商業資本在當時被大量投入了手工業生產,創造了不菲的財富。

繁榮的北宋市場

可是這樣的經濟發展卻造成了中國南方貧富差距的進一步增大,商業資本的發展讓中國南方的食鹽,布料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都顯著上升,而百姓們卻沒有從這種經濟優勢中獲得應得的利益。因此他們只能被動承擔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這讓他們本來就十分拮据的生活變得更加困難。而中國北方的百姓則還處在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之中,這就造成了南北百姓生活狀態的差異。此事在《宋史·辛棄疾傳》中有如下論述:

"北方之人養生之具不求於人,是以無甚富甚貧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農,而兼併之患興,貧富斯不侔矣。"

而且在當時的中國南方,地方政府的實際控制力並不如中國北方,因此對於地主階級的土地擴張以及殘酷剝削無法進行有效的干預,這讓當地的百姓們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根本看不到希望。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爲北宋的地方行政採取了分權的政策,並沒有掌握大權的地方長官,這讓這些官員沒有能力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古代鄉紳

與此同時從晚唐時期開始,中國南方就長期處於軍閥割據的狀態中,而這種相對獨立的狀態讓南方的百姓對於中央政府沒有很好的概念,他們還是更習慣聽命於當地的領袖。而前面我們提到北宋並沒有真正的地方長官,因此他們便只能服從於鄉紳等地主階級的命令,這讓他們無法找到爲自己發聲的代言人,因此其生活條件只會變得越來越差。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中國南方的生產力雖然遠遠高於北方,但是由於資本被掌握在少數地主手裏,並且大量流入市場,導致百姓的錢財大量流入商人的口袋,百姓的生活成本不斷增加的同時,他們的生活質量不但沒有上升,反而出現了一定的下降。而這些百姓又缺乏與政府溝通的手段,這讓他們只能默默忍受這種剝削,最終在矛盾激化的時候終於引發了方臘起義等動亂,將北宋政府推向了它的末日。

北宋末年的方臘起義


結語

在研究北宋歷史的時候,我們一般會達成中國南方的經濟發展好於北方的共識,無論是糧食產量還是商稅收入,中國南方都是要遠遠高於北方地區的。不過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南方百姓的生活狀態卻似乎比北方的百姓更加糟糕,這樣的情況十分發人深省。

在北宋時期中國南方不但出現了嚴重的奴隸問題,大量百姓的人身自由慘遭剝奪,而且還出現了殺嬰的現象,這在中國歷史上都是十分罕見的。雖然這裏面有南方百姓執着於婚娶排場,醉心於宗教祭祀的問題,但是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還是當地地主對於百姓的殘忍剝削。

在北宋時期,中國第一次出現了繁榮的商業文化,大量的商業資本在中國市場上流通,而在南方這樣的情況更加明顯。這些資本在爲資本家們帶來財富的同時,也像吸血鬼一樣將百姓們爲數不多的錢財統統掠走,終於讓他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困苦之中。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政府在地方行政上的不作爲,因此北宋政府在南方地區的失勢其實是他們自掘墳墓,實在不能怨天尤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