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擁有悠久歷史的節氣—立夏,自然有着許多與衆不同的習俗:嘗新活動、鬥蛋遊戲、立夏秤人。立夏還有秤人的習俗。

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令各官勉勵各地農民耕作。舊俗立夏日又爲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今天,又是一年立夏節,讓我們跟隨校會君腳步一步步的瞭解她吧!

節氣起源

立夏是一年當中的第七個節氣,早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確立,預示着春季的結束,爲一年夏季開始的日子。習慣上,人們將氣溫穩定在18~20度的時期當作是夏天的開始,此溫度也正是“百般紅紫鬥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這是一個對炎暑降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等現象預報的重要節氣。

節氣習俗

擁有悠久歷史的節氣—立夏,自然有着許多與衆不同的習俗:嘗新活動、鬥蛋遊戲、立夏秤人。接下來就跟着校會君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吧。

嘗新活動

立夏是萬物生長的節氣,一切都茁壯生長。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新鮮的事物,因此也就造就了立夏時節的嘗新活動。由於各地氣候條件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嘗新活動。在蘇州有“立夏見三新”之諺,三新爲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嘗新的食物更爲豐盛,有“九葷十三素”之說。而在南通,則喫煮雞,雞蛋。

鬥蛋遊戲

在立夏,可不僅僅是喫,更有有趣的鬥蛋遊戲。立夏正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羣,進行鬥蛋遊戲。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對於孩子來說,立夏的鬥蛋遊戲,無疑是童年美好的回憶。

立夏秤人

立夏還有秤人的習俗。所謂秤人,即在村口掛起一杆懸掛板凳的大秤。大家輪流坐到板凳上秤人,同時秤司還說着吉祥話。秤人習俗傳說與諸葛亮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在立夏臨終時囑咐孟獲每年都要來看阿斗一次,孟獲也照做了。後來司馬炎滅蜀擄走阿斗,孟獲依舊不忘囑咐帶兵秤阿斗,晉王也遷就孟獲,因此阿斗得以晚年。

看過立夏的習俗後,我們跟着校會君來看看立夏有什麼好喫的吧!

立夏蛋

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綵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爲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嵊州人在立夏日喫蛋拄心,喫筍拄腿,喫豌豆拄眼,秤人拄身。“拄”意支撐。其目的是出於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願望。

立夏飯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變改爲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喫“立夏飯”。

立夏糊

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喫“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鄰里互邀喝糊湯。

幽居初夏

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文稿 / 高藝敏、蔡芸玥

圖片 / 網絡

排版 / 謝揚清、嶽靖瑤

審覈 / 倪瀅

監製 / 徐睿翔

指導老師 / 胡璐、陳宏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