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軍轟炸機從本土飛過來,或者不定時到關島駐紮一段時間,我認爲,它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去打亂對手的戰略研判和戰略部署,讓對手在應對美國戰略轟炸能力的時候,不能和過去一樣,有一個可靠的固定模式可以預期,從而用這種方式來影響對手,以形成威懾。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爲,美空軍兵力部署從“連續駐紮行動”轉向“動態武力運用”,意在增強其作戰靈活性,讓對手更難以掌握美軍戰機部署的動向,從而產生更大的威懾效果。

央廣網5月5日消息新聞回顧:據報道,美國太平洋空軍近日宣佈,來自美國得克薩斯州戴斯空軍基地的4架B-1B轟炸機,於當地時間5月1日抵達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目的是在印太地區進行訓練和執行“戰略威懾任務”。就在不久之前的4月17日,B-52轟炸機隊剛從關島撤出,結束了美國空軍連續16年在關島部署轟炸機的記錄。

那麼,僅僅兩週後,B-1B轟炸機飛抵關島,這反映出美空軍怎樣的戰略考量?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邵永靈爲您作分析點評。

B-52H轟炸機在安德森空軍基地擺出“大象漫步”的大合照秀肌肉,而後於4月17日撤離關島

自2004年起,美空軍開始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輪流部署B-52、B-1B和B-2A隱形轟炸機,每次輪駐4-6架,任務駐紮6個月,旨在確保至少一個遠程重型轟炸機任務部隊始終在該戰略基地駐紮,以“應對太平洋地區的潛在突發事件”。但是,4月17日,美國空軍突然宣佈結束在關島部署轟炸機,B-52轟炸機隊隨即飛離安德森基地。現在,時間僅僅過去兩週,B-1B轟炸機又被重新部署到了該地區。對此,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爲,這是美空軍根據對潛在安全威脅和潛在對手的研判,正在將一種名爲“動態武力運用”的新型作戰概念付諸行動。

邵永靈:

美國空軍從關島撤出戰略轟炸機有一個臨時性原因,就是受疫情的影響,但更主要的,是出於一個深層次的考量。美軍認爲,如果採取這種轟炸機固定部署的作戰模式,可能到了出現危機、需要真正作戰的時候,會給自己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對手會有針對性地對這些基地進行反制,在平時情報蒐集方面會有一些動作。

因此,美軍在考慮採取一種新的作戰概念,叫做“動態武力運用”,意思就是,我不在這個地方長期駐紮,可能會只駐紮一段時間,而且地點是不固定的。這個作戰概念反映出美軍現在對於主要潛在對手的一個研判,就是說,基於對手的強大,美軍必須要改變自己的作戰模式,要由固定的變成更靈活、更機動的模式。這樣做,一是比較安全,二是在出現一些突發情況的時候,憑藉這種遠程的機動能力也完全可以應對。

這種調整,其實早在2018年美軍的國防戰略報告中就已經提出了,說要把戰略的可預測性和作戰的不可預測性完美結合起來。所謂戰略的可預測性,就是不能讓對手有戰略判斷,需要了解美國的意圖、決心和能力;作戰的不可預測性,是指我在作戰時具體怎麼做,不能讓你知道,從而保持自己在作戰方面更具突然性。

B-1B轟炸機

4月22日,美空軍一架B-1B戰略轟炸機從美國本土南達科他州埃爾斯沃斯空軍基地起飛,橫跨太平洋,長途跋涉,在日本三澤空軍基地參加了一場美日聯合軍演。軍事觀察員邵永靈分析認爲,美空軍最近一系列做法都意在檢驗“動態武力運用”這種新型作戰概念的可行性。

邵永靈:

美軍一方面要改變在一個基地長期部署的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須要強調自己的動態部署能力,證明自己隨時可以遠程出動。因爲美國畢竟在全球都有軍事存在,它的作戰任務面向全球各個地方,所以,這種遠程的戰略打擊能力和機動能力,對於它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美軍要鍛造一種能力,就是從本土可以隨時起飛,隨時到全球任何一個地方,去執行它的威懾任務,或者訓練演習任務等等,以此來表明它的機動能力不受部署地點的影響。這可能也是它要達到的一個目標,那就是,雖然轟炸機的部署地點、部署方式發生了變化,但是它的核心能力並沒有改變。所以,4月17日,它將轟炸機從關島撤出,但是之後,B-1B戰略轟炸機密集出動,去日本進行聯合軍演,在南海地區飛行,又重新回到關島等等,我認爲,這都是美軍對其能力的一種驗證,也是對外的一種宣示,或者應該說,是威懾的一部分。

過去,美軍傳統轟炸機並不在海外部署,但是,自2004年開始,由於整個亞太地區的戰略形勢發生了變化,美國空軍便改變了它的傳統做法,開始在關島固定部署戰略轟炸機,三種機型輪着來。這麼多年過去了,亞太地區一些國家的軍事實力在提升,美軍還在關島固定部署戰略轟炸機,對於它來說風險很大。所以,美軍試圖打亂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但是並不等於關島這個基地就不用了,它仍然是美軍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戰略基地。

B-52H轟炸機

軍事觀察員邵永靈認爲,美空軍兵力部署從“連續駐紮行動”轉向“動態武力運用”,意在增強其作戰靈活性,讓對手更難以掌握美軍戰機部署的動向,從而產生更大的威懾效果。

邵永靈:

這可能就是美國在和潛在對手之間的一個博弈,過去,美軍在這個地方長期駐守,潛在對手就可能有針對性地採取一些反制措施,比如武器裝備的發展,比如進行偵察、預警等等。現在,美國改變了模式,不固定地駐紮在關島,對手就需要相應地進行一定的調整。

美軍轟炸機從本土飛過來,或者不定時到關島駐紮一段時間,我認爲,它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去打亂對手的戰略研判和戰略部署,讓對手在應對美國戰略轟炸能力的時候,不能和過去一樣,有一個可靠的固定模式可以預期,從而用這種方式來影響對手,以形成威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