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水滸傳》中,宋江等108位好漢嘯聚水泊梁山,行俠仗義、替天行道的故事被後世所傳唱。尤其是對武松、李逵、魯智深等等好漢的描寫,更加使得我們認爲梁山人人是好漢,個個是豪傑。在宋朝廷多次出兵圍剿無果後,宋江等接受招安,並在剿滅方臘叛亂中立下大功。與方臘之戰也使得梁山中豪傑傷亡大半,宋江也被奸臣排擠,最終飲毒酒而死。因此,宋江接受招安是爲了大義、爲了替天行道,爲了走上正統擺脫土匪流寇的頭銜。
王倫時期,只有4個頭領,梁山主要業務是搶劫路過的商人,對於社會的危害不算大,朝廷沒有派大隊人馬來剿匪。晁蓋時期,頭領發展到10多個,兵馬上千,主要業務還是搶劫,只不過搶劫覆蓋的地盤便大了,這個時候朝廷開始派遣比較大規模的軍隊來剿匪了。晁蓋跟宋江共同執政時期,梁山迅速發展,最終108將聚義,並且擁有了數萬人馬。這麼多將領及其部下人馬,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等後勤補給,不是區區梁山地區能夠供應的。這個時候,爲了解決補給,梁山好漢必須不停徵戰,從三打祝家莊,到三打曾頭市,一直到三打大名府,一直忙忙碌碌,一旦停下來,好漢們沒有了搶來的金銀和糧草,喫飯都成問題。
梁山的地盤跟人家方臘沒法比,人家方臘有六州五十二縣,梁山纔多大地方。再者人數方面,方臘有將士幾十萬,梁山纔多少人馬。雖然梁山大敗高俅童貫,但這算不得什麼。真若惹急了天子,到時候龍顏大怒,派遣有能之士帶領天兵一到,分分鐘滅梁山的事,所以梁山的原朝廷將領,如林沖、呼延灼等很瞭解朝廷實力。梁山之上看似一團和氣,實質各懷心機,原朝廷將領沒人願意留在梁山,個個都想回去,所以這些人巴不得詔安。如魯智深、武松幾個不願意詔安的必定是極少數。剩下的大都是聽領導號令,自己無主見,全看大哥面,留在梁山有酒有肉,詔安說不定也能做個小官,當時候光宗耀祖,何樂而不爲。
梁山掌握話語權的主要是天罡星。天罡星中除了極個別李逵之類的低端好漢,絕大多數原本在體制內都是精英和高端人口,他們上梁山主要是爲了避風頭,而不是與朝廷作對,一條黑道走到底。這幫人遇到宋江,可謂王八看綠豆,對上了眼。宋江的官本位思想很嚴重,“要做官,先造反,後招安”,與大多數好漢的心思不謀而合。所以,如果梁山不招安,只有死路一條。一是內部分裂,高端好漢爲主的天罡星們,武藝高強,在路線分歧時殺死低端好漢地煞星們,最終兩敗俱傷。二是爲了解決山寨財政問題,梁山好漢繼續攻打州府,總有一次失手,遇到張叔夜這樣的高手,被活捉殺頭。最終的結論是,強盜不能做一輩子,能夠招安進入體制內,這已經是宋江所能想象的最好出路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