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亢氏起家,傳說源自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在山海關與清軍作戰失敗,退出北京撤往西安途中,曾將攜帶的金銀財寶寄存於亢家。在恰克圖從事對俄貿易衆多的山西商號中,經營最長,歷史規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車輞常家。

山西晉商八大家指的是喬常曹侯渠亢範孔八大家。在清代,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稱雄商界500餘年。在晉商這個顯赫羣體中,晉商八大家赫赫有名。

據史料統計,僅僅把山西幾個縣域中富戶的家產相加,數量就超過了一億兩白銀。這個數量甚至比當時國庫的存銀還要多,切實稱得上“富可敵國”。在中國近代史上,晉商穩居全國商幫之首,稱雄商界500餘年。

第一:喬家

喬家始祖喬貴發,祁縣喬家堡人。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主人公就是山西祁縣喬家堡著名商戶“喬家”的第三代喬致庸。他以喬家這一中的家族事業爲舞臺,懷抱以商救民、以商富國的夢想,爲實現自己青年時代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的宏願。喬致庸憑藉自己的勇氣才智和骨子裏透出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終於使他戰勝了一生中數不盡的劫難,晚年時代終於讓喬家成爲對中國經濟有重大影響力的鉅商,爲民族商業建樹了不朽的功勳。

第二:常家

榆次常氏是晉中富商。在恰克圖從事對俄貿易衆多的山西商號中,經營最長,歷史規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車輞常家。常氏一門從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七代,沿襲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圖十數個較大商號中,常氏一門獨佔其四,堪稱清代晉商中“外貿世家”。徐珂《清稗類鈔》稱常氏有資產百數十萬兩。

第三:曹家

太谷曹家,是明、清之際聲勢顯赫的晉商鉅富。曹氏家族發跡,始於明末清初人曹三喜。曹三喜致富後,把資產分成七分,給每個兒子各一分。然後,每家出資10萬兩,組成管理處,合資經營,稱爲“曹七合”。道光以後,各門逐漸衰落,唯獨“三多堂”興旺發達。“三多堂”爲多福多壽多男子之意。在太谷城西北汪村,有三座並排高聳的四層舊式樓,是“三多堂”的標誌。這三座樓,牆厚1.5米,高達15米多,三個穿堂大院,佈局是“壽”字形,內套15個大院,房屋280間,共計6000多平方米,也是著名的晉商大院。

第四:侯家

介休侯氏人稱“侯百萬”,史料記載有資產七八百萬兩白銀。侯氏發跡於清康熙年間,十世侯萬瞻,專跑蘇、杭州販賣綢緞、家業發展很快,到他的孫子侯興域時,已成爲赫赫有名的大財主了。

第五:渠家

祁縣商人云集,號稱祁幫,是清代商界的一支勁旅。而渠家是祁幫中的大戶。渠家的茶莊“長裕川”聲名卓著,票號“三晉源”匯通天下。渠家發跡,始自元末明初渠敬信、渠於信、渠忠信三兄弟,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渠家“百川通”每股分紅達兩萬多兩白銀。

第六:亢家

山西平陽府(今臨汾市)的亢家,在明清時期聚財數千萬兩,堪稱山西首富。亢氏之後,纔是資產在七八百萬兩的曹、喬、渠、常等諸姓人家。

亢氏起家,傳說源自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在山海關與清軍作戰失敗,退出北京撤往西安途中,曾將攜帶的金銀財寶寄存於亢家。後來,李自成犧牲,農民軍寄存的金銀財寶遂爲亢氏所有。亢氏首先是大鹽商,其次是大糧商。再次,亢家是一個資本雄厚的典當商。

此外,當時,亢氏在原籍平陽還擁有大量田宅和儲糧,號稱“宅第連雲,宛如世家”,“上有老蒼天,下有亢百萬,三年不下雨,陳糧有萬石”。

第七:范家

介休範氏經商始祖叫範永鬥,明末時在張家口經商,經常出入遼東,是當時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由於當時商人經常出入關內外,爲滿清提供軍需物資和情報,滿清入關稱帝后,順治皇帝爲答謝八大商人,在紫禁城設宴,親自召見,嘗賜朝服,編入“御用皇商”行列。范家因官商而興,因官商而衰。隨着清末滿清政府的衰敗,範氏商務日趨衰落。

第八:孔家

在晉商中,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財神爺”,就是太谷的孔祥熙,他是民國時期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也是山西第一位買辦商人。1933年孔祥熙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並仍兼中,央銀行總裁。孔家在借公營私、亦官亦商、因利乘便的情況下,成爲中國豪門首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