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以嘉峪关为界不能向西域进军原因如下:

第一,北元实力尚存,无暇分兵他顾

听到这句话键盘侠肯定立刻就会说,肯定又是你这个废物弟弟编出来给自己开脱的借口。

然而洪武五年的北伐,徐达指挥的主力大军惨败,李文忠的东路军属于奇兵,配合徐达的主力中路军攻打北元,而我指挥得西路军是什么呢?

西路军是疑兵………疑兵是什么不用我解释了吧,意思就是我们这边意思意思就行了,打甘肃就是做个样子,让北元分不清我们到底想干嘛。

结果呢?

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啊,中山王没占到便宜结果被我占到了。我跟傅友德都杀到瓜州去了,基本已经占领甘肃全境了,除了哈密,结果收到战报中路军惨败,我们的疑兵策应任务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也就撤军了。

第二,甘肃全境几乎是空城,且不时受北元骚扰,巩固已有占领区很成问题,无暇扩张

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控制了甘肃绝大部分地区,汉族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北宋时期,甘肃分为北宋,唃厮啰和西夏三部分控制,北宋灭亡后甘肃又属于女真控制。可以说自大唐中叶开始,甘肃地区就不断的在各个少数民族政权手里倒腾,汉族人口的数量是一降再降,这里几乎没有了汉族政权的统治基础,明初为了巩固在甘肃的统治,迁移了大量人口到甘肃地区,才能使得这边地区重回明朝的怀抱。

第三,嘉峪关以西强大的民族势力

西域本为察合台汗国领地,但明初帖木儿帝国占据撒马尔罕兴起,使得察合台汗国再次分裂,东察合台汗国(即亦力把里或别失八里)受到极大打击,但复杂的本土势力以及强悍的帖木儿帝国都决定了新兴的明王朝不宜过渡干涉西域之事。更别提还有虎视眈眈的北元在一边看着,如果投入大量军力去征服西域,不但西域得不到,甚至可能甘肃不保,实在是得不偿失。

于是大明选择了最简单快捷,也是最省力的统治方式——羁縻。建立关西七卫,利用出伯系的察合台后王牵制东察合台汗国。

第四,关中政治,经济地位的下降

汉唐之所以如此积极经营西域,和政治经济中心在关中不无关系,西域固则河西固,河西固则关陇安,这是当时人的共识,所以对西域他们积极经营。

然而明朝的政治中心在北京,经济中心又在江南,对于关陇自然没有汉唐上心,也就不可能积极经营西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