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正確的服藥方法,能夠使病情迅速好轉,反之,不但起不到治療效果,還有可能危害我們的身體。那麼,該如何服用中藥呢?

【科普】怎樣服用中藥湯劑?

把握合理的用藥時間

一般情況下,服藥的時間要根據藥物具體性質和病情來定。中醫認爲,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藥力停留較久,宜飯後服;病在下焦的(膀胱、腸),欲使藥力迅速下達,宜飯前服。一些特殊的藥物要特殊服用,如補益藥,宜飯前空腹時服,可提高療效;開胃藥,宜飯前服;消食藥,宜飯後服;通便藥,宜空腹或半空腹服;安眠藥,宜睡前1~2小時服;清熱解毒藥、潤腸瀉下藥、滋補藥,宜空腹服,此時胃中空虛容易吸收,所謂空腹服即指早飯前1小時或晚飯後1小時服藥;驅蟲藥,應在早晨空腹服,服藥前喝點糖水,這樣殺蟲效果會更顯著。

【科普】怎樣服用中藥湯劑?

掌控好服藥時的溫度

通常湯劑在治療一般疾病時,多采用溫服,即在30~35℃時服用。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特殊的治療需要特殊的服用方法。如熱性病宜冷服,寒性病則宜熱服,而不應冷服的湯劑在冷服後會引起胃腸刺激,出現腹痛或嘔吐,可用生薑擦舌即止。

【科普】怎樣服用中藥湯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