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七月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是在2012年,那一次她採訪的對象是一位不善言辭的郵局投遞員曹師傅,比賽規定的300秒內,幾乎沒有訪問出什麼有價值的內容,最後她就選擇到《遠方的家》做了一名外景記者,5年間走遍中國1000多個鄉村,也讓她逐漸從青澀走向成熟。開始她依舊是外景記者,因爲倪萍的隱退,團長舒冬擔起主持人的大梁,急需新任團長,李七月便脫穎而出。

提到央視主持人總是會想起董卿、康輝、撒貝寧,他們個個學識淵博、能言善辯,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獨特的主持風格,深入人心。

他們作爲主持人無疑是傑出的,但是他們也需要培養自己的接班人。

《央視主持人大賽》就是專門挑選優秀接班人的,這檔節目被很多網友戲稱爲“神仙打架”。

央視作爲主持界最高學府,對主持人的要求自然也是非常高的。參賽選手有來自清華北大劍橋等國際頂尖名校的畢業生,還有身經百戰的著名主持人。

個個顏值在線,能力拔尖兒,實在是高手如雲,強強對決。

2019年在主持人大賽中的文藝賽道中,有一位選手是第2次參加大賽,她叫李七月。

李七月人如其名,1987年7月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身高1米7,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和康輝一個學校專業出來的。

她擔任過《華人世界》欄目擔任主持人,央視節目《遠方的家》擔任外景記者,但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等着我》的尋親團團長。

這是一檔尋親類節目,李七月搭檔舒冬,幫助失散多年的親人們團聚,他們大多是被拐賣或者出於各種原因和親人分開。

尋訪之路充滿着艱辛,這些地方通常是偏僻的鄉村,危險的海岸。作爲外景記者,有時候需要跋山涉水有時候要走十幾個小時的山路,最後因爲走路太多,站都站不起來,只能坐着主持節目,有時候甚至要在冰冷的溪水中泡上一整天。

但是看到分隔幾十年的親人團聚的那一刻,不少人淚滿盈,也讓觀衆記住了這個堅韌、有溫度、有力量的記者。

李七月第一次參加主持人大賽是在2012年,那一次她採訪的對象是一位不善言辭的郵局投遞員曹師傅,比賽規定的300秒內,幾乎沒有訪問出什麼有價值的內容,最後她就選擇到《遠方的家》做了一名外景記者,5年間走遍中國1000多個鄉村,也讓她逐漸從青澀走向成熟。

之後便是我們所熟知的《等着我》的尋訪團團長李七月。開始她依舊是外景記者,因爲倪萍的隱退,團長舒冬擔起主持人的大梁,急需新任團長,李七月便脫穎而出。

大家最初對舒冬的印象已經非常深刻了,對於這樣一個看起來柔弱的女子有些不太習慣,但是李七月的喫苦耐勞和敬業逐漸打動了觀衆,作爲尋親類的節目,她沒有過多的展露自己,更多的是在其中擔任牽線的作用,卻仍然深入人心。

正如康輝後來評價她說:“她不會去刻意煽情, 卻依舊打動人心”。

時隔8年,第二次參賽,李七月不僅僅是想要證明自己,更是想要彌補當年沒能留下的缺憾。這一次她選擇再次尋訪當年那個郵遞員曹師傅,此時的李七月已經走過太多路了,她親自跟着曹師傅走過這條几乎沒人走過的路,呈現出這個工作背後的意義,也明白了他當初爲何會不善言辭。

董卿評價她說“你選擇這樣一個回訪,讓我們看到你的變化,也看到這個社會的變化,你的用心良苦我們都感受到了。”

這次李七月作爲主持人所表現出的專業和角度8年前完全不一樣,李七月成長了。

可惜的是在總決賽中跟蔡紫的對決,還是稍遜一籌,最後只奪得銅獎。

這次她沒有輸給實力和運氣,如果非要說原因,那就是選錯了“賽道”吧。

康輝曾經說她身上表現出的社會責任感,讓他感覺這就是一位走進生活,走進新聞現場的記者,非常遺憾她爲什麼不是新聞類的。

她說:“作爲主持人,最初的夢想一定是更大的舞臺,但是還有什麼舞臺比天地和人心更大呢?”

作爲主持人她已經走過天地間的很多地方,在央視自制節目《中華醫藥》的舞臺上亦有了她的身影。

其實不管是否奪得冠軍,她都已經在觀衆面前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化解了當初的遺憾,讓我們見證了她8年來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