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議擇自己喜歡的一本經典古代草書帖深入研習用筆、結字、章法,同時適當關注取法此帖的歷朝乃至當代書家作品,堅持幾年必見效。建議從錘鍊小楷線條做起,認真深入臨習《黃庭》、《樂毅》諸帖,注意多多體悟作品整體氣息及書者情狀。

楷書節錄《道德經》中堂 趙盈(內蒙古)

作品明顯取法歐楷,有一定基礎,已初具規模,但臨摹不夠深入,於是在創作中暴露不少問題。

首先是基本筆畫,如橫的起筆就明顯雷同少變,所有橫畫一律簡單向右上傾斜。其實歐楷的橫畫變化很豐富,要在臨習中找出其細微處並活學活用。

如“人”字應該撇細捺粗,輕重對比和諧,而且撇應細而具篆意。再如橫折的書寫,也明顯扭曲過度了。

建議深入臨習歐楷《九成宮》,把握其用筆似方還圓、含蓄融通,結字嚴謹、險峻的特點。尤其在結字上,首先要把握好“勻”,如“強”字右部空間的分割,還要注意把握好整體字形,不要因爲突兀的單獨一個筆畫影響整體字形,如“所”字的最後一豎。目前先少些所謂的創作,一段時間後,自然能在書藝上有所突破。

隸書蘇軾《水調歌頭號》 邱鈞華(江蘇)

作品已基本具備隸書特點,有一定創作能力。但不規範處較多:首先繁簡不要混用,如“瓊”、“離”應寫繁體字,另“照”字下部應爲“火”,還有隸書中“燕不雙飛”的最基本規律也應遵循,如“是”、“朱”等字的捺明顯不妥。

建議先固定一本自己喜歡的經典漢隸範本潛心臨習,掌握基本用筆結字方法及細節。如樂於創作,也可由臨漢隸集字帖慢慢過渡。如此創作現在先少寫或不寫爲好。

草書杜甫《春夜喜雨》 王宇光(內蒙古)

作者用筆洋洋灑灑,放得開。作品整體虛實相生,墨色變化也豐富,第一眼給人的視覺效果已經出來了。

現在的問題是,此作第二眼傳遞給人的信息就有點“浮躁”了,原因是線條不大留得住,用筆不夠沉,當然這與選擇的紙、墨也有一定關係,配合不好更難駕馭。

行筆快慢節奏有有意識地去強化對比,要努力做到收放自如。

建議多臨有篆意線條的如黃山谷草書等,書寫時要能先慢下來,一段時間後再局部加快,強化快慢節奏,如此應逐漸能去此弊。另外此作局部細節也應注意,如“聲”字草法明顯不夠規範。

草書杜甫《旅夜書懷》 陳建平(湖南)

作品追求的是明清調書風,用筆大起大落,似呼呼生風,通篇墨色變化豐富,六次蘸墨處痕跡很明顯,結字顧盼生姿,很大氣。

細細品味,此作問題主要是爲求勢而走筆太快,尤其是線條中段,有扁、薄、躁之弊,而且用筆動作明顯單一,“招數”不多。結字也有故作姿態之嫌,不夠自然。

建議擇自己喜歡的明清行草經典作品深入學習,對其用筆結字精微處細心揣摩。

草書龔自珍《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楊志強(雲南)

作者有很不錯的書法功底,作品行草格局已立,且線條尚圓厚,如篇末“更護花”三字及落款小字寫得收放自如,氣息醇厚,頗耐看。要論不足是正篇給人“平”的印象,空間有點“堵”。

主要是由於多字平均排列,且字形大小雷同所致,適當增加字與字之間的大小、收放對比,於作品整體視覺效果很有必要。

作品諸多細節暴露出作者學古不夠深入,建議今後臨帖時,在線質和結字精微處努力多下些功夫。

作品中如“離”中間留空太多顯散,如“斜”、“是”等字局部用筆拖沓,還有“情”字草法不規範等等。

楷書《史記》 許玉明(江蘇)

這件中楷中堂作品氣息清雅、古淡,有鍾繇、文徵明楷書的影子,寫得也輕鬆,整體效果很不錯。

仔細看單字,發現局部一些字形狹長,與整體風格不協調,有些筆畫也過於虛尖、單薄,線條中不見行筆過程,如倒數第四行倒數第三個“食”字的撇明顯屬於敗筆。

建議以後寫中楷時用筆露的、虛尖的東西減少些,用筆露鋒也要露得敦厚些,這於楷書的“氣質”很重要。建議多寫寫鍾繇的《薦季直表》,應該對此會有新的體悟。

小楷道德經 曾鳴

作品取法二王小楷,整體氣局已出,看得出下了不少功夫。不足是在以唐楷的方法寫晉楷,而且過度強調筆畫的起收,如橫的收筆重頓,截止了字與字之間氣脈的貫通。

二王小楷雖然比魏晉初期鍾繇一路小楷要成熟,但其線條的“篆籀味”還是很濃的,加上其用筆的隨意性及結字的自由,造成了古樸蕭散的特徵。

建議從錘鍊小楷線條做起,認真深入臨習《黃庭》、《樂毅》諸帖,注意多多體悟作品整體氣息及書者情狀。

另此作不少字結構偏散,小楷虛筆多,但筆斷意連,要注意中宮緊湊。

行草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斗方 閆志偉(河南)

作者有很豐富的創作經驗,書寫有感覺,且熟練,收放自如,整體效果很好。不足是有些局部書寫不夠規範,如“雲”的下部,“跳”的右部,“卷”的中上部。

有些牽絲拖沓勉強,如“亂”中間,“入船”二字間等。

有些筆畫程式化,如“翻墨”二字,有些筆畫線條質量出問題,如“珠”、“來”、的豎,“卷”的橫。建議多臨歷代行草經典,多體悟古帖精微細節當更上層樓。

行書李白詩《焦山望松寥山》條幅 周易(江蘇)

作品取法二王、米芾一路,筆力遒勁,走筆灑脫,整體一氣呵成,不失爲一幅佳作。建議在提煉個人語言上再下些功夫,不妨取法上博涉,在其他字帖中探些消息,也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線條、結字語言。

要論細節不足也是有的:如“望”字草法似乎不規範,左上應二點。“宛然”二字,上放下宜收,因爲左側“駕”字下部也放。“我”字一撇虛得過了,也不妥。

行書論語數則 李宗洪

作者有很好的控筆能力,用筆起收轉承清晰、老到,且也有細微的變化,是一件很有實力的草書作品。

作品整體右部留出一排空白,蓋上章也頗別緻,就是蓋得太勻了些,蓋章也要注意聚散。

作品最大的不足是交代太清楚、太直白了。“清楚”好,但“直白”就寡味了。整體太平,少虛實,墨色變化也不大。

尤其是草書寫到後來,作品整體視覺效果應是點、線、面的組合,線條密集處要故意減少留白。建議今後臨古帖時,要多注意整體,臨章法,體悟整體的感覺很重要。

行書馬致遠《拔不斷、菊死開》散曲、小令 趙龔(寧夏)

作者有一定的草書基礎,整張作品寫來尚輕鬆。草書一定要規範,作品中不規範處不少:如“虎”、“溪”、“酒”等都有待改進。

作者筆頭短,拉不出長線條,致使作品整體平且散亂。局部細節如“淵明”、“虎”的牽絲也屬多餘。

建議擇自己喜歡的一本經典古代草書帖深入研習用筆、結字、章法,同時適當關注取法此帖的歷朝乃至當代書家作品,堅持幾年必見效。

行書王維《山居秋暝》 劉國賢(安徽)

作品整體清新明快,用筆交代清晰,結字平實,已具備一定書法基礎,實屬不易。

建議深入臨習古帖,找版本好些的二王經典古帖,搞清楚行筆線路、節奏。如“日”部的寫法,在“歇”字中,豎收筆後應再原路返回一段後再寫橫折。

再如“王”字最後一橫收筆,古帖中往往是原路返回到中間甚至前半段後纔出鋒呼應下一字的,類似於這些精微處,如不通過深入細臨古帖,是不會注意到的,而這些細節又恰恰見證了作品品質的高下。

所以多臨帖,少創作,潛心深入學習二王經典法帖,揣摩其用筆、結字特徵是作者目前的“不二法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