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經溼熱又稱肝膽溼熱,是中醫的一個診斷名稱。造成肝經溼熱的原因多由身體外感溼熱之邪,或過多的肥甘厚膩(中醫中所說的肥甘厚膩是指辛辣食物、甜食、油膩食物、味道重的食物),釀溼生熱或脾胃失衡,溼邪內生導致情緒不佳而化熱所致。

肝經溼熱有哪些表現

肝膽之火循經上衝則頭暈目眩,口苦咽乾。肝經繞陰氣,溼熱循經下注陰氣,所以陰囊潮溼。溼熱下注膀胱分泌時故見小便短赤渾濁、淋漓澀痛。溼熱內蘊,擾亂心情,故見心煩少寐。舌質紅苔黃膩,脈玄滑或是玄數,皆爲肝經溼熱之象。

因爲陰氣是中筋之所聚,肝之所主。肝膽之火循經上衝則頭暈目眩、肋痛、灼熱或者耳鳴、口苦咽乾。肝經繞陰氣,溼熱循經下注陰氣,所以大腿根部潮溼瘙癢難忍、小便短赤渾濁、淋漓澀痛、尿黃有異味。溼熱內蘊擾亂心情,會出現心中煩躁、愛發脾氣。

總結來說就是會出現頭暈目眩耳聾耳鳴、口苦咽乾總是噁心想吐、心煩急躁易怒、脅肋部脹痛灼熱,厭食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渾濁顏色深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或感覺身體寒熱交替、或身體眼睛發黃。男性多會出現陰囊多汗、溼疹的表現,女性會出現帶下發黃、外陰部瘙癢,有脈弦滑或者脈細數等寒熱往來的表現症狀。

肝經溼熱如何調理

1.睡眠調養

中醫認爲,肝主藏血,而晚上11點到3點是肝膽經時間,可養肝血若能準時入睡,每天保證充足的睡眠,血就能歸藏於肝養肝血,讓你每一天都精神飽滿。如果您經常熬夜肝血就無法得到調養,肝火容易上炎就會出現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等症狀。

2.情緒調養

生活中心情要開朗豁達、淡定坦然,高興肝氣就能舒暢,氣旺則血和血和則健康,可以幫助肝功能恢復。切勿生氣發脾氣,肝喜舒暢而惡抑鬱,怒則傷肝精神抑鬱日久或突然、強烈的抑鬱皆可導致肝之氣血失調,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誘發肝病加重。避免思慮過度,憂思傷脾,脾傷則飲食水谷運化失常,溼濁內生易導致內溼與溼熱相合,使肝病加重或復發。

3.飲食調理

日常飲食中辛辣刺激食物、煎炸燒烤食物、粗糙食物、生冷食物、堅硬食物等切記少食或不食用。辛熱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蔥、胡椒粉、濃茶等,此類食品多性熱屬陽,進入人體後易助熱生溼加重病情。煎炸炒等烹飪過程中,脂肪氧化產生丙烯醛,經血液循環刺激損害肝細胞加重肝病。

4.注意忌酒

中醫認爲酒易助溼生熱,飲酒也是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禁忌。日常可以經常食用養肝的藥材和食物,如枸杞、石斛、首烏、沙蔘、麥冬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多點養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