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了“世界十大難學語言”排行榜,咱們“漢語”依舊穩居榜首,號稱“恐龍級”難學語言,隨着中國各方面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來到中國工作,可漢語實在太難了,把他們“頭都整大”了。

比如中國人一會兒說:“你喫飯沒?”他們能聽懂;一會兒又變成了:“喫飯沒,你?”他們一頭霧水;最後再變成:“你飯喫沒?”完蛋,這都什麼跟什麼?不過我們中國人看來,這3句話都非常好理解,同時也讓人感嘆中文的奇妙。
今天故事裏的主人公,他在醉酒的時候給人題了6個大字“不可隨處小便”,第二天醒來才發現自己的失禮,但他非常巧妙地調整了6個字的順序,成了如今的警示名言,他到底是怎麼改的呢?

于右任,出生於1879年,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書法家、政治家,還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的創辦人,是我們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毫無疑問,他是一位大才子。
1895年,年僅16歲的于右任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縣學,成爲秀才,要知道很多人到幾十歲可能都還是個童生,於是他被譽爲“西北奇才”,但是他生活的年代並不算好年代。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光緒帝出逃西安,參加“跪迎”,這讓于右任非常憤怒和痛心,他寫下了《半哭半笑樓詩草》,表達了自己對清政府無能腐敗的失望和痛心,後來又不斷寫詩抨擊慈禧。
可想而知,慈禧非常生氣,立馬找人去“處理”于右任,于右任得知消息趕緊逃到了上海,化名劉學裕,進入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院讀書,在這裏,他結交到了許多有志之士。

1905年,于右任把自己多年的積蓄拿了出來,動用了自己的全部關係,幫助馬相伯、葉仲裕等人籌組了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他明白教育才是改變中國當時情況的唯一出路。1922年,他又帶頭創辦了上海大學,並且親自擔任校長。
後來于右任老先生選擇退居二線,過上了“養老”的日子,但因爲他的書法寫得實在太好了,許多人都慕名找他題字,老先生也樂呵呵地接受了。有一天,于右任老先生知道了一件非常令人生氣的事情。

當年很多人每天出入民國政府大院,但是他們又懶得排隊上廁所,於是躲在院子的犄角旮旯“解決”了,久而久之,弄得國民政府大院臭氣熏天,老先生的祕書告訴了他這件事,剛喝完酒的于右任火冒三丈,當即提筆寫下了“不可隨處小便”6個大字,那是蒼勁有力、鐵畫銀鉤,寫完後他就睡着了。
結果第二天醒來他發現那張紙不見了!原來那是前兩天別人請他提字的紙,對方已經把字拿走了,於是于右任老先生立馬跑去找對方,連連說“失禮失禮!”隨後他借來一把剪刀,將6個字逐一剪開,然後組合出了新的一句話——“不可小處隨便”。

“不可小處隨便”,意在告訴大家在任何微小的地方都應該細心、謹慎,不能隨便對待。後來這句話成了警示名言。不由得讓人佩服於右任老先生的聰明以及漢語的奇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