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文 / 貓頭木有鷹

喫飯,本該是個集體項目:大家坐一起邊喫邊聊,最是開心。

當我們不得不一個人喫飯的時候,就需要一些其它的陪伴。

比如電視、電腦和手機裏的各種節目。

學過中學語文的小夥伴們應該還記得,有種修辭手法叫“通感”:用一種感官的刺激來代替另一種。

不用舌頭,用眼睛,我們也能喚起自己的食慾。

簡單列了一個榜單,盤點了一下那些最下飯和最不下飯的節目。

最下飯榜單

TOP1:動畫片《中華小當家》

下飯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中華小當家》不僅僅是一代人童年的集體回憶,更是很多孩子瞭解中華美食的啓蒙教科書。

掀開鍋蓋就金光四射,品嚐一口菜就仙樂飄飄。爲了讓小孩更好地理解美食,《中華小當家》把“通感”玩到了極致。雖然表現手法很中二,但看起來還是足夠歡樂的。

《中華小當家》裏還有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菜餚:

“真鯛大陸圖”

“黃金開口笑”

“宇宙大燒麥”

“大熊貓魔術豆腐”

……

一邊喫一邊探索這些神奇菜品背後的祕密,不僅胃口大開,腦洞也大開了。

TOP2: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

下飯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有看紀錄片習慣的中國人不多,而《舌尖上的中國》可能是最普及的一部紀錄片了。

跟着攝像機鏡頭,我們凌晨三點在原始森林尋找松茸;用存在了千年的諾鄧井鹽在火腿上塗抹;在南海的海灘上,用竹篩晾曬蝦膏……

眼瞅着那些鮮美的食材變成一道道賞心悅目的菜品,擦一擦哈喇子,自己碗裏白米飯的口感都更豐富了。

考慮到有些小朋友可能看不太懂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屈居第二。

另外補充一點,“舌尖”第一季的團隊,還拍過《尋味順德》等很多美食紀錄片,雖然不如“舌尖”知名度高,但水準絕對不差。

TOP3:電影《滿漢全席》

下飯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徐克號稱“香港最會拍武俠片的導演”,改拍起美食電影,依然節奏明快、酣暢淋漓。

光一道“齊天大聖會五鯊”,菜名就充滿了豪俠之氣。(當年這個名字讓我念叨了好久)

無論拜師求藝,還是廚藝對決,《滿漢全席》都有一種大開大合的節奏牽着你,讓你一邊看一邊忍不住加快速度扒飯。

TOP4:韓劇《來自星星的你》

下飯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來自星星的你》熱播後,北京望京一帶的韓餐店就人滿爲患,大家紛紛要點“炸雞和啤酒”套餐。

其實不止炸雞啤酒,仔細看這部劇的設定,裏面其實藏着一檔美食節目:

都敏俊是外星人,不用喫飯。但千頌伊避難躲到他家,都敏俊就得每天給她做飯,相當於一個高級大廚。

千頌伊是個喫貨,每天變着花樣說菜,而她對美食的點評,也特別能戳中觀衆的點。優秀美食女主持沒跑了!

《來自星星的你》有帥哥美女,劇情輕鬆、設定奇葩,再有各種美食加成,下飯妥妥噠!

TOP5:韓劇《大長今》

下飯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大長今》裏的做飯場景,讓人覺得很有煙火氣。

雖然故事發生在古朝鮮王朝的宮廷,可皇上不是喫冷麪就喝大醬湯啊雜糧粥什麼的,感覺跟我國東北人民家裏喫的差不多。

這個皇上還特別不挑食,嘗一道菜就滿臉誠懇地讚歎“很好喫啊”,有時還會好奇地問“這是怎麼做的呢?”“竟然這麼神奇?”

看着這樣胃口好的皇帝,自己的胃口也不知不覺好起來了呢。

TOP6:綜藝《康熙來了》

下飯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康熙來了》裏有一個版塊叫“康熙品嚐”,就是一幫嘉賓好友邊喫邊鬧邊點評的小飯局。

小S是這個飯局的主咖,沒事兒就來兩句勾人魂魄的點評:

“赤子之心整個被喚起來了!”

“感覺很像聖誕燈飾誒!”

而且一喫美了(特別是喫過甜品之後)就忘乎所以,拉着嘉賓瘋狂尬舞轉圈。

心情美了,胃口就好,身體倍兒棒,喫嘛嘛香!唯一需要小心的是別被嗆着。

TOP7:電影《飲食男女》

下飯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光是開頭四分鐘朱老爺子行雲流水的廚藝大展示,就把人饞得不要不要的!

整部電影是由幾個家庭聚餐串聯起來,裏面各種中華美食的展示更是少不了。

美中不足的是,看李安的電影,絕對不能不帶腦子。當人類一思考,不管上帝笑沒笑,自己的餓意先減了幾分。

TOP8:綜藝《爸爸去哪兒》

下飯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一衆明星爸爸們親自上陣,照顧娃的飲食起居。

有的爸爸(比如王嶽倫)只能糊弄糊弄自家的娃,張亮就比較厲害了,無論是傳統的紅燒羊肉、拔絲蘋果,還是有點黑科技的“香辣醬肉炒飯餡餅”,都讓他無形中圈了很多粉,並帶火了他的麻辣燙產業。

因地制宜尋找食材,琢磨着準備像樣的飯菜,娃娃們飢腸轆轆,爸爸們抓耳撓腮,看節目的人乾着急,不知不覺也跟着餓了起來。

TOP9:訪談欄目《致富經》

下飯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據說,真正的喫貨,都會在喫飯的時候打開CCTV-7,收看這一檔號稱是農業經濟類的訪談節目。

“裏面介紹的致富項目,大部分跟喫有關係。要麼是很優質的食材,要麼是食品加工裝置,要麼是餐飲經營……怎麼看都能讓人想到喫。”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資深喫貨說。

最讓她印象深刻的一集,是一位曾經身家過億的房地產商,爲了讓國外的女兒喫到家鄉的大閘蟹,專門爲她熬製一種蟹肉醬,最後竟然做成了一個特色食品加工產業……

“其實經營的部分沒怎麼關注,但是剝蟹炒醬的部分,看得太爽了!”

TOP10:那些各種美好的小片段

下飯指數:★★★★★★

很多作品裏,跟餐飲有關的,只佔很小一部分。

但就是這幾十秒時間,足以狠狠抓住我們的胃。

比如,《哈爾的移動城堡》裏的培根煎蛋: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無間道》系列裏,曾志偉幾次找黃秋生喫飯: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卡拉是條狗》裏,葛大爺無限循環喫黃瓜,看多了你是不是也想嚼幾口?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這些片段往往是驚鴻一瞥,能瞬間讓你咽口水。

可是你想再多看一點?

不好意思,沒了╮(╯_╰)╭

古人云:下飯的節目都是相似的,不下飯的節目則各有各的噁心。(有些廣告也特招人煩,還專挑飯點播,比如當年曾志偉代言的“康恩貝牌腸炎靈”)

接下來羅列的,都是讓你喫不下飯的神作:

TOP10:時裝秀《維多利亞的祕密》

厭食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有個成語叫“秀色可餐”,但是真的像維祕這樣的秀色擺在眼前,男生女生,都喫不下飯。

女生喫不下飯,是看到模特的纖腰細腿就深受刺激。

男生喫不下飯,是看到模特就身受刺激。

TOP9:電視劇《少年包青天》

厭食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少年包青天》裏有一些讓人不適的鏡頭,比如“燒焦的屍體”。

而當得知這些屍體實際上是黑人朋友假裝的時候,似乎更加不適了……

TOP8:電視劇《漢尼拔》

厭食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少年包青天》比之《漢尼拔》,可謂小巫見大巫。

看完血裏呼啦的《漢尼拔》,保證你連醬豆腐都不想喫了。

TOP7:紀錄片《解剖肥胖》

厭食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來自BBC的紀錄片《解剖肥胖》,不僅畫面夠噁心,講解人員還不停地刺激你“胖有多麼可怕”!

TOP6:電視劇《深夜食堂》(國產版)

厭食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榜單進入到六強之後,大部分作品都拋棄了簡單粗暴的感官刺激,開始走精神污染的路線。

比如國產電視劇《深夜食堂》,再次印證了“橘生淮南則爲橘”的道理。

物理攻擊,你可以通過反覆觀看增加免疫力,但這種精神攻擊,確實會讓人無法抵擋,越看越噁心。

TOP5:電視劇《極光之戀》

厭食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極光之戀》堪稱腦洞界翹楚,可以讓觀衆看過之後大呼,“還能有這種尬法?!”

特別是關曉彤老溼那一段“聲光電一體化的終極大秀”,堪稱“六重尷尬,一步到位”!

當然,“尬得讓人喫不下飯”的基本素質,肯定也是過硬的。

TOP4:體育賽事“韓國舉辦的各種國際比賽”

厭食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這些賽事包含但不限於:平昌冬奧會、韓日世界盃、漢城奧運會等等。

通常看過這些比賽直播後,會發生如下對話;

"哎?你怎麼這就不喫啦?"

“我氣飽了!”

TOP3:探索類節目《跟着貝爾去冒險》

厭食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貝爺的可怕之處在於:他光拿着那些東西你就已經很噁心了,他還要喫給你看。

這屬於物理精神雙重攻擊。

TOP2:綜藝《美女私房菜》

厭食指數:★★★★★★★★★☆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真正的殺手,都能很好滴隱藏自己的殺氣。

比如大美女沈星掌舵的《美女私房菜》。

看上去人畜無害,但有心人發現:她在節目裏親手做過的菜,自己一口都沒喫過。

細思恐極。

TOP1: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厭食指數:10星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雖然我敲鐵鍋做口紅眼屎和麪,但我知道我是一檔好美食節目。”

舌尖1、2笑而不語。

說實在的,與其看這些“好節目”下飯,我寧願選擇下面這位大媽的陪伴: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PS:

今天的二條,熊師傅有好物推薦,記得看

— END —

最下飯的十個節目,看完我可恥地胖了

熊太行:人際關係洞察家,得到 App《關係攻略》專欄作者,《西遊記》深度研究者。前雜誌主編。原創自媒體「就叫熊太行也行」創始人

貓頭木有鷹:熊太行的好基友,大學同系師弟。戲劇與表演愛好者。「就叫熊太行也行」常駐作者。

© 轉載請在後臺回覆「轉載」,豆瓣、知乎、微博請搜索「熊太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