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杯子破碎之风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白居易是唐代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的当时的唐朝老百姓的疾苦,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中小官僚的家庭,祖父曾当过县令,父亲担任过徐州别驾,别驾相当于市长秘书,所以白居易小时候就在宿州长大,学习刻苦,据说读书太刻苦,读得口舌生疮,手起了茧子,头发都读白了,可能就是现在的少年白吧!807年,白居易被授予翰林学士,曾任杭州、苏州刺史,相当于市级检察院检察长之职。后来被贬江州司马,就是《琵琶行》里面白居易写的“江州司马青衫湿”。
身为市级领导的白居易十分了解民间疾苦,他写诗为文,并不是为了写而写,更多的是记录社会现实,反应民生疾苦,为当政者提供参政思考。《卖炭翁》就是白居易著名的写实诗之一,作者描写了一位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卖炭老汉是那般的辛苦,宫吏却是那么的霸道。我们不知道当时一车炭究竟值多少钱,半匹红绡又值多少钱,但是,显然是极其不对等的,更不是卖炭翁所需要的。卖炭翁需的是钱,拿回家可以买上米和面让一家子人吃饱肚皮,可是,他辛苦了那么久,挨饥受冻,最终换来的半匹红绡在这个大冬天里又有谁要呢?
卖炭翁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遇到了不平事,即便心中一百个的心不情,意不愿,他又能如何?皇宫的使者一句话,半匹红纱一丈绫,就把老人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千余斤啊,给充公了。这么冷的天,一家人还等着他卖炭的钱买米充饥呢,可他偏偏倒霉遇到了公差,他怎么敢反抗,那不是自找死路吗?
他们的悲惨遭遇,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整个社会的剥削制度下的牺牲品,是我们的祖先,他们有着吃苦耐劳的品质,有着任劳任怨的情怀,他们是被压迫阶级的人们。我们不但要理解他们,要同情他们,更要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平等,争取更大的利益做出我们的贡献,尽到我们的一份力量,因为社会在进步,因为我们要正直。这首诗深刻而充分地表现了卖炭翁的心情及其生活的艰辛和凄慘的处境。读后令人久思不去,深感同情。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