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這一年,是庚寅年,所以父親唐廣德爲他取名——唐寅。

唐寅爲家中長子(長子排行“伯”),又屬虎,所以他便字伯虎——老唐家在庚寅虎年所生的老大!

正德己卯年(1519年), (明)張靈《唐伯虎像》

時年唐寅50歲

唐家原也算是名門望族了,在歷史上也曾出過許多顯赫人物,比如出生在晉昌的前涼(301-376)將軍唐輝、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儉、宋神宗時的副宰相唐介。

唐寅《秋風紈扇圖》署款“晉昌唐寅”

不過,到了唐伯虎的親爹——唐廣德這一代,家道中落,無奈在蘇州吳趨坊開了家小酒館。

唐寅 菊花與雞圖

成化十九年(1483)的一天,文林(文徵明的爸爸)去吳趨坊唐家酒館喫酒。當酒興正濃之際,文林無意間瞟見個十四五歲的夥計,生的是眉清目秀,面如傅粉。

文林謙遜地詢問掌櫃的,這個英俊少年是誰,唐掌櫃容光煥發的說道:乃犬子——伯虎也!

唐寅《事茗圖》署款“吳趨唐寅”

從此,唐伯虎就認識了那個人——文徵明,兩人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成化二十一年(1485),16歲的唐伯虎考蘇州府的秀才,沒怎麼看書複習的他,卻考了個蘇州第一:

童髫中科第一,四海驚稱之!

——祝允明《唐子畏墓誌銘》

唐寅 觀瀑圖

弘治十一年(1498)的全省鄉試,更是讓蘇州唐家揚眉吐氣。出身商人之家的唐伯虎,考了個全省(南直隸)第一的“南京解元”,名揚江南。

唐寅 「南京解元」印

作爲“別人家兒子”的唐伯虎,儼然是個天才,文爸爸也是格外欣賞!不過,唐解元的輕佻性格,也着實讓文家父子頭疼不已:

有一次,唐伯虎想故意捉弄、戲謔一下文徵明,約文徵明來一個蘇東坡《赤壁賦》式的雅集,泛舟石湖,飲酒賦詩。

等文徵明上了船,《赤壁賦》式的雅集立馬變成了《金瓶梅》式的“雅集”,一大羣花枝招展的歌姬出場了!文徵明當即跟唐伯虎翻臉:要麼我下船,要麼她們下船,否則我就跳湖!

——項元汴《蕉窗雜錄》(譯)

唐寅 孟蜀宮妓圖

成爲“省狀元”後,唐伯虎得意忘形,尋歡作樂,全然不顧接下來更爲重要的京城會試!

弘治十二年(1499)的這次會試,火了兩個人:一個是浙江餘姚的學子——王陽明,他金榜題名,此後名垂青史;另一個是蘇州才子唐伯虎,他既落了榜,還蹲了監獄。

明 唐寅 山路松聲圖

這一年初春,唐伯虎和富家公子徐經攜伴赴京,兩人形影不離,預備參加今科會試。

到了北京,唐伯虎招搖過市,其浮誇的性格顯露無疑。還沒考試呢,唐伯虎就“大言不慚”的豪言「會試第一,非我唐寅莫屬」!

唐寅 步溪圖

結果,一場弘治年間最大的科場舞弊案爆發,鬧的滿城風雨,舉國皆知!科舉舞弊一案,徹底改變了唐伯虎一生。

關於唐伯虎舞弊一事,歷來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根據學者江兆申的研究,大致復原一下當時的情境:

弘治十一年(1498),唐伯虎在應天府(南京)鄉試中脫穎而出,成爲全省第一的解元。錄取他的正是一代名臣——梁儲(1451-1527)。

梁儲回京覆命,向會試的主考官程敏政(1446-1499)推薦了蘇州籍貫的唐伯虎。

梁儲深信唐伯虎的真才實學,於是幫忙把唐伯虎的文章拿給程敏政翻閱。

在歷史上,蘇東坡之所以考中進士,就是因爲梅堯臣慧眼識珠,把他的《刑賞忠厚之至論》從棄卷中挑出,推薦給了主考官歐陽修。

程敏政看過唐伯虎的文章,讚賞有加,產生了錄取唐伯虎的想法。

唐寅 立石叢卉圖

翌年(1499)春,唐伯虎、徐經赴京,拜會程敏政。程敏政在給唐寅、徐經的一次講學中,無意間講到了元代儒家大師劉因的《退齋記》。這本書,唐伯虎很早就通讀過,且爛熟於心!

接着,貢院開考,考題正是劉因《退齋記》。唐伯虎、徐經,還有同鄉都穆都順利完成了會試。

考完之後的唐伯虎,在大庭廣衆之下,高談闊論,得意忘形,儼然獨佔鰲頭,金榜題名在望。很顯然,唐伯虎的得意洋洋,令生活清貧、埋頭苦讀的都穆,心中很不是滋味!

幾天後,都穆在和旁人閒聊時,以發牢騷的口吻把“程敏政講題”一事說了出來。結果,都穆的牢騷話,成了官員華昶上奏彈劾程敏政泄題的根據。

都穆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一句牢騷話,被人利用,最後演變成了駭人聽聞的“考題外泄事件”。

唐伯虎、徐經、程敏政均被錦衣衛捉拿下獄。大學士李東陽(另一位主考官),對程敏政的人品持信任態度。爲了幫助程敏政洗脫嫌疑,李東陽把已經錄取了的唐伯虎、徐經除名。

既然唐、徐二人都沒考上,那又何談作弊呢?但鑑於徐經給程敏政家僕送禮一事的實錘,最終,皇帝選擇從輕發落:釋放了唐伯虎和徐經,但革除功名,黜爲浙江小吏!

從此,江陰徐家,很少有子孫再去參加科舉考試了。徐家富甲江南,有糧有田,又不去考試,那幹嘛去呢?

全國各地遊山玩水!

最終,徐經的後人,出了個聞名全國的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遊記》的開篇日——5月19日(癸丑之三月晦),還被國務院確立爲“中國旅遊日”!

徐霞客《徐霞客遊記》刻本

“博學雄才,爲一時冠冕”的程敏政,出獄第四天便鬱鬱而終,天下冤惜。據坊間傳聞:弘治十二年(1499)科場舞弊案發生之前,傅瀚官居禮部左侍郎,程敏政官居禮部右侍郎。

所以,傅瀚指使華昶彈劾程敏政。果然,弘治十三年(1500),傅瀚便升任禮部尚書。《明史·程敏政傳》也記載:

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華)昶奏之。

——《明史·程敏政傳》

如果此說成立,那麼唐伯虎無疑就成了犧牲品。

後來,都穆獲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爲此而悔恨終身。根據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的記載:都穆因“誣告唐伯虎”而受到了蘇州文人圈的排斥。

唐伯虎被朝廷“黜爲小吏”。他視這爲奇恥大辱,所以拒絕上任。文徵明理解他,只好託關係,讓吳寬給當地巡撫打了個招呼。

唐寅 臨<韓熙載夜宴圖>全卷

逃過一劫的唐伯虎,頓時迷失了自己,也失去了人生奮鬥的目標:

眼前富貴一枰棋,身後功名半張紙。

古稱彭祖壽最多,八百年後還如何?

請君聽我歌且舞,生死壽夭皆由他。

——唐寅《閒中歌》

1505年,唐伯虎自暴自棄的行徑,終於讓文徵明提筆寫下了“勸誡書”。只可惜,文徵明的“忠言”,對當時的唐伯虎而言,有點“逆耳”!

唐伯虎選擇“左耳進,右耳出”,還學習嵇康,煞有介事的給文徵明回了封“絕交信”。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寅頓首徵明足下。……寅束髮從事,二十年矣。不能翦飾,用觸尊怒,然牛順羊逆,願勿相異也。謹覆。

——唐寅《與徵明書》

直到正德八年(1513),唐伯虎才理解文徵明的良苦用心,體會到“良藥苦口利於病”的道理。他感慨良深,就又給文徵明寫了封情真意切的信,兩人重歸於好:

昔項橐七歲而爲孔子師,寅長徵明十閱月,願例孔子,以徵明爲師,非詞伏也,蓋心伏也。

——唐寅《又與徵明書》

唐寅 墨梅圖

唐伯虎的悲慘遭遇,不僅沒有讓蘇州士紳疏遠他,反而還賦予他一種受害者的“光環”,引起了江南士人的一致同情,逐漸被傳奇化。

唐伯虎感嘆: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自號六如居士!

唐寅“六如居士”印

又在蘇州郊區的桃花塢,蓋了一座“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寅《桃花庵歌》

他在“桃花庵”畫畫、寫字,自食其力,蔑視權貴,對自己鬻畫爲生的生活感到很滿足:

不鍊金丹不坐禪,不爲商賈不耕田。

日來寫就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唐寅《言志詩》

唐寅 臨李公麟飲仙圖局部

賣畫收入尚可,生活也總算有了着落。可是,唐伯虎高興不起來,他低落、愁苦,感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多少好花空落盡,不曾遇着賞花人。

——唐寅《落花詩》

花是嬌豔欲滴的,美豔動人的,只可惜直到花落凋零,也沒人欣賞。唐伯虎只好把落花細拾並埋葬起來:

唐寅居桃花庵,軒前庭半畝,多種牡丹花,開時邀文徵明、祝枝山賦詩浮白其下,有時大叫痛哭。

至花落,(唐寅)譴一小僕一一細拾,盛以錦囊,葬於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

——唐仲冕《六如居士外集》

唐伯虎葬花的情節,在200年後,被另一位落魄文人借鑑和挪用,他名叫曹雪芹。“黛玉葬花”,也成了整部《紅樓夢》的經典橋段之一。

俗話說的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唐伯虎依舊放浪形骸,浪跡於青樓、酒肆之間,成了江南炙手可熱的書畫大才子。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伯虎偶然間結識了同樣命途多舛的蘇州名妓——沈九娘。

沈九娘善解人意,才貌雙全,在唐伯虎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他精神上的慰藉。正德元年(1505),唐伯虎衝破禮教的束縛,正式娶沈九娘爲妻。

唐寅 茅屋蒲團圖

唐伯虎一生前後娶了三個妻子。第一任妻子徐氏,紅顏薄命;第二任妻子何氏,愛慕虛榮,在科舉舞弊案之後,“夫妻反目成仇”。

第三任妻子便是沈九娘。她溫柔賢淑,盡心照顧唐伯虎的飲食起居,讓心灰意冷的他感受到了溫暖。

正德七年(1512),相濡以沫的沈九娘因操勞過度,離開了人世。唐伯虎傷心欲絕,哭成了個淚人。此後,唐伯虎對她戀戀不忘,多次作詩思念:

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門落布袍。

楊柳曉煙情緒亂,梨花暮雨夢魂銷。

——唐寅《揚州道上思念沈九娘》

正德九年(1514),蓄謀已久的寧王朱宸濠準備網羅人才,意圖謀反。在蘇州地區,寧王徵聘了唐伯虎和文徵明:唐伯虎重燃了做官夢,欣然赴約;文徵明則謹小慎微,婉拒了寧王之邀!

這一次,唐伯虎長了心眼。在得知朱宸濠欲舉兵叛亂之後,他便在大庭廣衆面前“赤身裸體,佯裝瘋癲”。

裸奔這事,也只有魏晉名士這麼幹過!寧王朱宸濠感覺很沒面子,下不來臺,只好放唐伯虎歸了家。

唐寅 騎驢歸思圖

從此,他流連於煙花酒巷,完全杜絕了功名與仕途的念想!

他賣畫的收入,遠不夠他喫喝玩樂的支出,時常寅喫卯糧,以至窮困潦倒:

春盡愁中與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風。

鬢邊舊白增新白,樹底深紅換淺紅。

——唐寅《落花圖詠》

唐寅“龍虎榜中名第一,煙花隊裏醉千場”印

嘉靖二年(1523),唐伯虎的健康每況愈下,多年來的酗酒、縱慾終於掏空了他的身體。

唐伯虎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此時的他已經超脫生死,坦然面對死亡的降臨: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唐寅《臨終詩》

詩罷不久,唐伯虎溘然長逝,時年五十四歲。

唐寅園(蘇州市姑蘇區解放西路146號),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寅墓(蘇州市姑蘇區解放西路146號),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寅園荷花池(蘇州市姑蘇區解放西路146號),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除弟弟唐申外,家屬就只有一個女兒(嫁給王寵之子王龍岡)。按古人兒子傳嗣的標準,唐伯虎可謂身後蕭條,香火無繼。

由於無子,他的喪事由好友文徵明、王寵、祝允明等料理。祝允明惋惜之餘,爲唐伯虎撰寫了感人至深的墓誌銘。

唐寅 仕女圖

唐寅畫、文徵明、祝允明題

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經過許多筆記、野史及方誌的添油加醋,一個才華橫溢卻因朝廷不公而陷入窮困,故只有以書畫、詩酒抒其憤懣的才子形象便被慢慢塑造了出來。

在文化史上,唐伯虎躋身於“明四家”、蘇州“吳門四才子”,也是江南的第一風流才子。

唐寅 悟陽子養性圖

到了民間,唐伯虎跌宕起伏的一生,更被賦予傳奇色彩,成爲茶樓酒肆、坊間百姓的談資。

以至於唐伯虎的妻子沈九娘,被望文生義、以訛傳訛,誤以爲唐伯虎娶了九位妻妾:先娶妾八位,後來點秋香,八美變九美(合九娘之數)。

這一軼事,通過小說和曲藝的推波助瀾,以及近代電影的添油加醋,最終形成“唐伯虎點秋香”這一中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故事。

馮夢龍《警世通言》“唐解元三笑姻緣”

唐伯虎的生平被寫入官方正史,他的事蹟被編入戲說演義的稗官野史。他的書法、繪畫成爲藝術史的珍貴藏品,連清代的乾隆皇帝都大加讚賞。

相關文章